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激发职工创新创业活力
为富民强省作贡献
· 我省部署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工作
· “染缸”换成“桑拿房” 污水减排一半多
· 一百十七万“爱民险”缓解灾民心头痛
· 缺氧不能缺精神
· 救助站成儿童乐园
· “你们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
· 今年梅季有些“怪” 何时出梅还待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你们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
——记青田移民干部郭杭生
本报记者 苏靖 通讯员 陈昭政
  随着“五大百亿”工程滩坑水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在青田邮政局和信报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郭杭生没有想到,临退休前的三年多,自己居然参与了“高难度”的移民工作,而且成了移民们的贴心朋友;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从2004年4月被县里抽调从事移民工作开始写下的300多篇“移民日记”,还意外地结集出版,定名为《滩坑日记》与《滩坑情缘》。

  从青田到景宁的库区公路,是老郭到移民家的必经之路。这条砂石路单趟就要颠簸近两个小时。为了省时间,已到享福年纪的老郭卷起铺盖,在离移民最近的北山邮政支局的办公室里打起了地铺,一住就是半年。

  郭杭生说,一个人如果习惯了过舒服日子,就容易忘了“为群众服务的那种充实感”。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们。因此,我们带着老郭的日记,到青田寻访那些移民和他们的故事。

  撵人的移民倒上满满一杯酒,说“对不起了”

  “移民日记”摘录

  2004年4月10日,星期六,小雨。“给一辆汽车我就外迁”

  下午我们的重点是去做外迁编号第17户吴德召夫妇的思想工作,……该移民户女主人杨娥翠向我们提条件——你们如果给我儿子一辆汽车,我就同意外迁。

  故事背景:进入库区第二天,郭杭生就碰到了第一个“硬钉子”。吴德召和儿子都愿意迁出穷山村,搬到安置地。可女主人杨娥翠说什么也不肯。老郭天天上门,聊家常、讲政策,杨娥翠就是不给好脸色。这户移民家里,老郭去了不下百趟,最终做通了工作。

  记者回访:被安置在慈溪市范市镇太平闸村的吴德召一家,住进了比原来破旧的木屋不知好多少倍的别墅式移民房,还享受到这个发达地区的不少新福利。老吴新家快建好时,打电话给老郭要他有空去看看。老郭真去了。去的时候,杨娥翠特意倒上满满一杯酒,对老郭说“对不起了”,老吴激动得掉下眼泪,说“感谢共产党!”

  今天谈不拢,明天接着谈

  “移民日记”摘录

  2004年11月6日,星期六,晴。“老杜,挺住,我们支援您!”

  移民工作组组长杜建春从宁波打电话来求援,“外迁工作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外迁工作把老杜累坏了。我们商议决定,去库区滩坑……晚上10点30分,我和老杜、书记、村委会主任商议,准备明天再碰头……

  故事背景:为了让移民放心,外迁安置点要带他们一一去看过,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可是移民的想法千差万别,因为各种原因还经常会思想反复,动员工作阻力很大。那天,老杜带着黄库村的移民去看外迁点,结果有6户又不同意动迁了,不得已请求在另一个片区工作的老郭出马。当天晚上,老郭夜访黄库村,走访了8户移民,结果也没谈成。但是,老郭却不肯走了,要和移民多交心,让他们理解、配合移民工作。那一晚,老郭回到家已是次日凌晨两点。

  记者回访:这些移民户后来大都安置在青田的石矾等地,有的还分到了橘园。当地专门为移民提供技能培训,最好的一户移民去年单柑橘收入就达8000多元,再也不说“种橘子没用”了。老杜说,老郭这个人擅长“以柔克刚”,移民乡亲都把他当自家人。不管什么人骂,他都不介意。

  能不委屈吗?老郭笑笑,我要是发火,就更没法开展工作了,想发也不能发。他说,干移民工作就得受这个委屈。

  为了让迁出库区的移民过上好日子,老郭“管”上了就业、子女上学、新房装修……原先住在北山村一年进不了几次县城的杜利群,现在成了县城里的邮递员,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县邮政局上班。他记得老郭当时说,“出来总比待在山里强”,但他还是担心找不上工作。现在一切都解决了,晚上空闲时,他还会到城里的广场赶个热闹。生活变得好快!

  老屋的欢笑传进新楼

  “移民日记”摘录

  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晴。移民搬迁前夕库区行

  今日去探望和慰问即将搬迁的首批移民,……坑底乡的陈永斋高兴地对村民说:“我的对接单位邮政局同志来看望我们了!”……张口乡的范光军亲自为我们最后撑一次渡……离开故土,心里总觉得有些难舍。老范要求我给他父子拍张照。我在老屋前拍下了他们在库区最后的合影,给他们留下永恒的回忆!

  故事背景:那一天,老郭来不及吃陈永斋在老屋准备的最后一顿午餐,范光军父子和老郭又聊起了老屋里的那些事,还坚持要把箩、筐、镰刀送给老郭留作纪念。

  移民们喜欢和老郭分享老屋里的那些记忆。早两年的一篇“留住老屋欢笑与记忆”的日记里,老郭先向移民们解释为啥要拍照,到后来,移民都要求拍照留念。老郭对乡亲们说,“是移民缘让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在老郭的日记里,留下了许多移民和老屋的照片。2005年中秋节,移民吴炳洪家在安置点的新房上梁,特别通知老郭到场。这一天,郭杭生为吴炳洪一家留下了第一张新楼里的全家福。老郭在日记里写道“移民在笑、我们在笑!”

  记者回访:在油竹新区移民安置点,80多岁的吴祖敏在书上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别提多开心了。住了一辈子木房子的老人,想不到能在晚年住上这么好的楼房。一位凑上来聊天的移民,说起现在开心的日子,看到那些旧照片,止不住地笑。

  每一个移民要用不同的“钥匙”开,青田县指挥部干部应苏伟深知移民干部的难处。他说,老郭的“钥匙”都特别好使,靠的就是对移民的感情。

  忙忙碌碌的搬迁和安置高潮已经过去了,可老郭还牵挂着山里那些消逝的村庄、那些离开故土的乡亲。隔一阵子,他还会去库区拍照留住最后的记忆。他说,留下这些照片,以后可以给移民朋友们看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你们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 本报记者 苏靖 通讯员 陈昭政 2007-7-6 48256F32002924A648257300004C8E3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