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红井胡同,宽不到十米。下午时分,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车。“平日里来这附近办事的人,找不到车位,常常停进胡同里。”住户常常抱怨,可是车子还是只多不少。
曾经有当地媒体的记者做过调查,大剧院附近,在没有规划为停车区的地方乱停车,并不在少数。最厉害的,是文昌胡同和东绒线胡同。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共有近千个车位。还能容纳1400多辆自行车。管理部门已经宣布,这些车位夜晚为大剧院服务,白天则向市民开放。这让在长安街上的交警们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说,这可以大大缓解天安门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从很多细节上,大剧院希望展现它的人性和亲民。
有消息说,大剧院设想在排练厅安装单向玻璃,这样观众可以看到演员是如何排练的。
“听说观众的座椅,都科技含量很高。是不是?”提着一塑料袋的方便面,南昌来的大学生张远一下火车,就兴冲冲地跑到这里来看大剧院。听说还没完全竣工,所有人都不能入内参观,张远稍稍有点失望。
他在“巨蛋”前留了好几张影,说明年他会考北京的研究生,到时候还会再来。
张远所说的歌剧院的座椅,据称坐下和弹起时都不会发出声响,最大程度地保证演出的效果。每张座椅的下方都有一个空调的出风口,会让观众觉得很舒服。
保安郭涛则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坐到这样的座椅上。他会算算自己每个月一千块钱的工资,可以看什么样的演出。“大剧院以后的票贵不贵?”这也是管理者正在思考的问题,一个“国家最高水平演艺平台”,怎样实现面向广大普通百姓?
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大剧院工程建成后,将更多地承担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已经公开的消息是,例如京剧、越剧这样的传统艺术,都将成为国家大剧院重点推广的演出项目。
由于剧院的运营既要考虑公益性,也要考虑市场因素,因此必须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说:“国家大剧院是中国老百姓很久以来的期盼,也是几代艺术家的梦想。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获得高尚艺术享受的地方,不能把任何人拒之门外。”
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吴祖强也强调,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要有一个门槛,这是由大剧院品格所决定的;但是说到观众,则是越广泛越好。他说,“应该以开放的文化教育的思路来建设大剧院,在高水准低票价方面,国家大剧院要发挥表率作用。”
这句话,郭涛会听了很开心。大剧院的精彩,将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