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与义乌市苏溪镇党委书记童元能共过事的干部说,对待群众,童元能的心很细。平日里下村,他往往“独来独往”。他说,搞调研,最忌讳的就是“大呼隆”。那样子,群众非但“反感”,而且根本就不会跟你说心里话。
在处理纠纷工作中,碰到有不“讲理”的村民,童元能从来都没有“急”过,而如果哪位党员干部“怠慢”了村民,童元能一定是毫不顾及对方脸面地“猛剐”。
童元能能“走”,走村串户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下村调研的山路上,只要碰到年龄大一点的挑担的老人,他总要把担子要过来,帮老人挑上一程。因为他能“走”,敬老院的老人都把童元能看成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常常来嘘寒问暖,经常和老人共进三餐,为他们拜寿……
童元能能“干”,好多次工作调动都是“临危受命”,城市建设、工业开发、重点工程……在许多干部眼里“难攻”的“堡垒”,他都敢于冲上去。赤岸镇某村标准农田整理后的土地再分配问题是全市挂了号的“难点”,童元能一头扎进去,10多天后圆满解决。苏溪镇某村拖了多年的拆迁安置工作毫无进展,童元能短短一个多月让600名被拆迁群众心悦诚服。
一年多前,童元能出了个“金点子”,在赤岸镇聘任了5名“社情民意信息员”,由这些“老信访户”来肩负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政府工作的职责。信息员每月提出的问题都会及时得到反馈,由于有了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正规渠道,赤岸镇实现了“零信访”。
“没有什么事比老百姓的事更重要了。” 童元能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凡是童元能工作过的乡镇,他都要求机关干部在办公室贴上这样的话:“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有干部没有做到这些,老百姓可以举报。
2005年,赤岸镇新的镇政府办公楼落成,赶在春节前搬迁。可是时任镇长的童元能还是在老地方留了一间办公室。房里,留下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他仍然在这里“留守”办公。因为,他首先考虑到老百姓的办事方便。过年前后,镇政府搬家的事,很可能有不少群众不知道,如果逢着办啥事还是习惯性地来到“老地方”却找不到人,跑了冤枉路,这对童元能来说,可不是“正常的过渡”。所以,他在这间“临时办公室”蹲守,假如有事外出,他就会嘱咐党办主任在此“守候”。待了将近一个月,直到全镇老百姓都习惯了去“新址”办事……
“我是农民的儿子,服务农民就该像侍奉父母,对百姓没真情,就丢失了良心”,这是童元能的“民本情怀”,他也正是怀着这一腔真情在排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