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GG”、“DD”、“JJ”、“MM”、“稀饭”、“拍砖”、“584”、“886”等用语,以“GG”代表“哥哥”、“DD”代表“弟弟”、“JJ”代表“姐姐”、“MM”代表“妹妹”,再把“喜欢”说成“稀饭”、“批评”说成“拍砖”、“我发誓”说成“584”、“再见”说成“886”(拜拜喽),不仅新鲜刺激,而且简洁方便,这就是网上流行的“网络语言”。
对于一些年轻的网民热衷说“网话”问题,现在也有两种态度。支持者说,任何一种语言,只要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理由。网络语言已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能够积极引导,趋利避害,就会丰富和发展现代汉语。反对者说,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很多字母简称、数字简称和不规范的简体字,不仅有失规范,而且缺乏语言文化特征,更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习惯了这套所谓“时髦”的表达方式,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贫乏、单调、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语言应有的朝气和亲和力。
为此,我问过一个经常上网的大学生:“你们为什么喜欢用网络语言?”他说:“一是管理层面宽松,传递信息非常自由;二是技术层面方便。直接输入字母、数字等字符,比输入汉字快捷简便;三是兴趣层面私密。在小范围传递信息,安全、可靠,没有泄密的危险。”由此可见,任何一种事物,既然出现,就有其出现的道理;既能生存,就有其生存的能力。
“语言犹如一座城市,这个城市的每个居民都有责任为建造它而添砖加瓦。”这是一位文学家说的。“每种语言都是个神庙,其中供奉着那些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灵魂。”这是一位哲学家说的。“语言是思想的表现,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格言里,就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才智及精神面貌。”这是一位教育家说的。网民们创造了“网络语言”,就应该爱护和珍惜这种语言。不要让它“粗制滥造”,更不要让它被“亵渎”和“污染”。
说这话,并不是杞人忧天。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消息,后边有1400多条评论和跟帖。其中多数点评都准确精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但也有不少跟帖中的网络语言,充满着粗话、脏话、黄话、丑话。看了之后,让人感到恶心。这样随便的“放肆”和“恶搞”,既污染了网络环境,也败坏了网络语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总是希望有人看、有人听、有人支持、有人赞同。而你的观点再正确,外边包着一层肮脏的垃圾,谁还不躲得老远?再说,如果别人对你这样说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站岗执勤,就是为了让我们恪守人性和道德,不去侮辱和伤害别人。
语言是心灵的镜子。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受到重视还是轻视,既取决于他的行动,又取决于他的语言。虽然“网话”是一种相对“秘密”的语言,但同样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所以,网民们应该“洗净”网话,不能因为一时的快乐,而损害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