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消息 上海市集邮总公司近日为本年度高考生推出《金榜题名》肖像个性化邮票,只有上线的高考生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邮票,落榜生不在此之列。“为何只有成功者才能为自己的高考经历留纪念?”考生纷纷提出质疑,“无论成败,高考都是人生的一次跨越,为何非得以分高分低论英雄?”
既然将邮票定名为“金榜题名”,自然是只有上线的高考生才能拥有,从这一角度而言,似乎也是无可置疑的,要质疑的是“金榜题名”的邮票是否合适存在?
由于大学资源的总量有限,参与高考的同学不都能上大学,因此也就有了落榜生。而落榜却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失败,即便算是“失败”,也只能是暂时的。况且一次高考并不能定终身,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上海更是先行一步进入了普及化阶段,高考早就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然而,“金榜题名”邮票分明在宣扬一考定终身,分明在宣扬“金榜题名”的荣光。教育是多元的,成功也是多元的。所谓的“金榜题名”也早就不适合我们现代教育的理念。“金榜题名”邮票是对现代教育的讽刺。
对于落榜生,我们的社会应该给予最大的宽容,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慰,而“金榜题名”邮票的出现,犹如在落榜生身上撒盐。
诚然,邮政部门发行“金榜题名”邮票意在抓住高考商机的尾巴,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榜题名”邮票即便是发行得轰轰烈烈,那也是建立在落榜生的痛苦之上,显然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邮政部门并不是个人行为,它理应为宽容落榜生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现在却在落榜生的痛苦之上赚钱,不仅有损自身的形象,也不利公序良俗的构建,当然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前,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也开展了这项针对高考考生的“金榜题名”个性化邮票业务,却没能得到多少考生响应,只有零星几个考生报名申请。
本次上海的考生也纷纷表示“对这样的邮票没兴趣”。“金榜题名”邮票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指责,可现在却竟然在上海出现,则是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