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嘉兴资讯
3  4  
PDF 版
· 传承红船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关爱民生氛围浓厚
传承红船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
——嘉兴七县(市、区)党建工作亮点扫描
  传承红船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

  ——嘉兴七县(市、区)党建工作亮点扫描

  创新教育方式 提升党员素质

  海宁“先锋课堂”点“菜”上课

  本报讯 (市报道组 沈 达)开设“先锋课堂”,推行点“菜”上课。今年以来,海宁市推行的党员教育培训创新举措,为基层党员经常性教育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红霞介绍说:“‘先锋课堂’通过整合基层组织教育资源,将党员经常性教育有效落实到了村、社区、企业基层一线,使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

  早在今年初,海宁市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原有的党员教育培训离党员发挥“双带”作用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85.3%的基层党员希望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模式,92.5%的基层党员希望在教育、培训内容中多增加除政治理论以外的其他实用技术和信息。对此,市有关部门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开设“先锋课堂”,实行点“菜”上课这一新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

  “谈谈领导者用权”、“计算机应用中的高级技巧”、“种桑养蚕技术”……海宁市开设的“先锋课堂”,教学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既有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学知识,也有实用技术、伦理道德、家庭美德,整个教学“菜单”拥有139项教学内容。全市各个基层党组织在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时,都可以“按需点菜”。教育对象则以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外来流动党员等为主,也吸收普通群众参加。

  由于“先锋课堂”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海宁市有关部门努力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借力一批、挖掘一批和培育一批,认真抓好师资建设,组建了由83名业务骨干为主的市级“先锋课堂”讲师团。各镇(街道、系统)基层党委挖掘了一批优秀机关、村、社区干部和优秀企业党务工作者以及乡土特色专业人才,组成镇(街道、系统)讲师团。

  目前,海宁市、镇、村(社区)三级共建立授课点322个,其中市级授课点18个、镇级62个、村(社区)级242个,党员教育覆盖面已超过97%。据统计,自“先锋课堂”开讲以来,全市已有6356名本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外来流动党员,先后在“先锋课堂”接受了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论坛+基地+教育

  海盐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本报讯 (县报道组 汤燕萍 通讯员 张锡峰) 近日,笔者走进海盐县委党校,见97名村干部正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村干部经济管理学。近年来,该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村干部论坛+村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学历教育+远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开设“村官”论坛是广大村干部学习提升的平台。据悉,2005年海盐建立并启动了村干部论坛,通过开办专题讲座、外出实地调研、面对面互动交流、结合工作实事座谈等方式,让村干部在学习中提高、在交流中开拓、在探索中突破,仅2006年县镇两级组织村干部参加村干部论坛就达到1448人次。“现身说法不用稿子,平等交流不设桌子,这样新颖的访谈形式就是好。”该县沈荡镇五圣村党总支书记王胜群参与“村官”论坛后感慨地说。

  县级机关部门成村干部实践培训基地。从去年11月中旬起,海盐县委组织部在所属镇(区)选择了首批10名优秀村干部,分别安排到8个县级机关部门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挂职锻炼。“我们设立了22个县级村干部培训基地,这次安排村干部挂职,涉及农经、交通、水利、国土、建设等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的县级部门。”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村干部到县级机关部门挂职,可以开阔眼界、增进交流,学会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村级经济发展,拓宽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据悉,2007年海盐又将组织22名村干部到实践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计划5年内通过县、镇两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村干部轮训一遍。

  党员电化远程教育VOD点播系统,成为党员乡土教育的主渠道。“电教节目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除了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等专题,还有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等栏目,我们全家人都很爱看。”每天中午,鸳鸯村10组75岁的老党员江叶法吃过午饭便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收看“自家”的节目。据悉,海盐在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作用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率先在全省试点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即在乡镇建立远程教育管理站,将远程教育资源编辑为有线电视信号,输送到有线电视用户。

  据了解,该县还将建成一个拥有县远程教育办公室、镇远程教育管理站、村终端接收点、普及千家万户的四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离乡不离党 流动不流失

  嘉善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本报讯 (县报道组 徐雪娟) 最近,嘉善40多名新嘉善人党员代表来到中国革命胜地嘉兴南湖。党员张仕俊说:“到南湖重温党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也体现了党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探索“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嘉善县目前有28万新嘉善人,其中有1041名党员。2004年以前,由于该县没有专门针对新嘉善人党员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不少“口袋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嘉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建国表示:“我们要通过新嘉善人‘党员之家’的有益尝试,让广大流动党员有‘家’一样的归属感,让新嘉善人党员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健全“新嘉善人”党员组织网络,是嘉善县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点方法之一。目前,嘉善县已在全县11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建立新嘉善人“党员之家”12个,在村和社区建立88个服务点,配备工作人员312名,共发放服务联系卡5万多张,累计有512名新嘉善人党员在“党员之家”登记,其中一部分新嘉善人党员还转入了嘉善的村、社区、企业的党组织。为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嘉善县财政还每年下拨5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新嘉善人的管理服务及“党员之家”的日常工作。

  对外来流动党员建网络、摸底子、核身份、转关系、定职责,是嘉善县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全县各地的“新嘉善人”党员之家及其下属服务点,统一工作范围,规范服务内容,把接转组织关系、组织就业培训、救助特困党员、介绍科技信息等等,都纳入了管理与服务的范畴。“出门在外,有组织关心,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了温暖。”来自江苏的流动党员钱明景谈及“党员之家”时,欣喜地说道。

  党组织的关怀,有效激发了“新嘉善人”党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大云镇东窑厂的新嘉善人党员林仁樵向该镇新建的“党员之家”捐赠一台彩色电视机和VCD播放机,表达他对“家”的一份心意,成了新嘉善人党员的一个缩影。新嘉善人党员不仅在“党员之家”互相学习交流,还定期开展治安巡逻、义务劳动、扶贫帮困捐款等一系列活动,带动其他新嘉善人共同进步,也形成了外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课件入“超市” 收看点“菜单” 致富有帮手

  南湖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亮点纷呈

  本报讯 (通讯员 杨秀娟 金 骏) 近日,南湖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系统正式开通,这也是南湖区创造性地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举措之一。如今,该区“组建兴趣小组促学法”、“远教超市+个别辅导”等学习法已成为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参考的样板。

  现代远程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学习培训的良好平台。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南湖区已建成143个站点,完成计划建点任务的191%,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去年年初以来,南湖区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农村“先锋工程”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考核内容,通过建制度、抓检查、抓考勤、树样板等方法,抓好学用。其中,七星镇七星村“组建兴趣小组促学法”和南湖街道桂苑社区“远教超市+个别辅导”学习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被编入了《浙江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百法百例》。截至目前,南湖区143个站点已组织学习1500多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达4万多人次。

  碰到技术难题怎么办?灵市场信息去哪里?如今,在七星镇七星村,参加村里的几个远教兴趣小组已成为许多种养大户的选择。建立远教站点后,村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水稻种植、家禽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等3个学习兴趣小组。在每次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小组成员还结合在平时种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了大家的种养水平,带动各种养大户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增收。兴趣小组成员、白玉蜗牛养殖户周小林高兴地说:“远程教育真正让我们这些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桂苑社区老年人、“4050”人员较多,对就业技能、电脑知识等的需求较为迫切。结合这一实际,社区党总支提出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思路,争取资金设立了可容20人同时收看远程课件的“远教超市”,并按就业指南、市场信息、健康知识等类别,及时下载、更新“商品”。通过逛“超市”,社区党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还实现了就业,一股和谐的氛围在社区逐渐形成。

  取材身边新事 群众上台表演

  平湖廉政宣传教育入耳入心

  本报讯 (市报道组 曹 亮) 平湖市从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使廉政文化真正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在全社会兴起了一股崇廉“共振波”。

  不断创新廉政宣传教育形式,将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廉政文化的传播渠道越来越顺畅。在新埭镇,活跃着一支“老妈妈文艺小分队”,为干部群众表演廉政题材的文艺节目,演出场场爆满。由新埭镇文化站创作的杨柳青调《廉政建设为人民》,将严谨的条文变成了活泼的唱词,经“老妈妈文艺小分队”排练和演出后,迅速成为经典节目。平湖市频频举办廉政故事演讲比赛、廉政文艺晚会、党风廉政书画展等活动,在市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一位市民说:“反腐倡廉人人有责,如果大家对不正之风听之任之、习以为常,社会风气就好不起来。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平湖市创新载体,使廉政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该市组织文艺骨干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采用地方剧种钹子书、独脚戏及小说、故事等形式,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充满时代气息和廉政题材文艺作品。仅今年以来,平湖市在市区、集镇举办以廉政主题广场文艺演出就达22场,场场演出都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平湖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叶强说:“借助文化的感召力,更有利于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西瓜灯成为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后,既是工艺品,又是“警示灯”。打开“中国平湖”官方网站,点击“历史名人·廉吏”专栏,跳出的是一串史料记载的平湖籍清官廉吏,累计点击率超过8.5万人次……

  平湖市廉政文化的“大合唱”形成了“共振效应”。当湖街道各社区采取党员责任区包干、廉政建设包管的形式,创建无违法违纪的“清风楼”、“正气楼”活动;黄姑镇党委与骨干企业共建廉政文化,实现双赢;钟埭街道每年举办“反腐倡廉电影周”,在社区和村庄巡回放映……曹桥街道党委副书记金导耕说:“廉政文艺节目源于身边生活而高于身边生活,演得实在,看得亲切,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使干部在潜移默化中绷紧了‘廉政’这根弦。”

  真抓实干创新业绩

  桐乡三万党员共建和谐促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范忠伟)近年来,桐乡市各级基层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按照“抓关键夯基础、抓重点求突破、抓典型带全局、抓载体上水平、抓根本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以市、镇两级换届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扩大党代表产生过程中的民主,提高市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在镇乡街道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一公示”,探索党代表“无候选人直选”。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并制定实施了民主提名、任免票决、任前公示、任后试用、辞职制等一系列制度。以民意为基础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在领导班子回访考察中探索建立了民主“反测评法”和“领导干部家属约谈制”。通过扩大民主,形成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良好氛围。

  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按照“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的要求,1000名干部带领20000名农村党员深入实施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已有8个乡镇党委、136个行政村党组织达到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标准。同时,通过实施6年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使43个经济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推进村企联动发展党员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开展集中推优活动,进一步壮大了农村企业党员队伍。深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远程教育进家门”活动,数千户农户可上网参加远程教育,真正得到了实惠。

  以永葆先进性为根本,不断拓展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深化“一员双岗”制度,开展“万名党员设岗定责争先锋”活动。建立全省首个市场流动党员“先锋站”,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为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了一个新平台。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区在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深化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开展了特色型社区、楼道的创建活动,全市在社区登记注册的在职党员共5572名,党员责任区172个,党员户亮牌达2328户。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恳谈会、民主议事会、季度绩效考核等活动,使企业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提升了员工素质,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秀洲不断完善党员关爱机制

  本报讯 (区报道组 吴怡之 吴桂潮 通讯员 陆爱兴) “镇党委书记晚上到我家,和我拉家常,细致地解释政策,组织上这么惦记我们这些老党员,我很开心。”近日,王江泾镇古塘村78岁的老党员鲍好官激动地说。自夜访制度在秀洲区开展以来,不少党员都像鲍好官一样,体会到了党组织的重视和信任,纷纷就农村现状和工作开展献计献策。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秀洲区推行党内走访慰问、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设立党员互助基金、对生活困难党员实行补助和党员与党员相互帮扶等六项制度,努力形成“政治上关心、感情上慰藉、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的党内关爱服务机制。从帮助农村基层党员排忧解难入手,逐渐深化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凝聚力的长效机制。

  为及时了解农村党员的所想所需,秀洲区实行“五必访”: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各镇、街道通过夜访农户,深入基层为民解忧,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目前,全区有491名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共走访基层808个点,解决基层群众反映较强烈的突出问题61个。

  党员有困难,组织来帮忙。秀洲区委通过上级党组织结对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帮助党员排忧解难。“区与区级部门党组织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和项目,区级机关部门、镇(街道)站所与全区115个村及所属困难党员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定点扶持部分困难党员。”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308名科局级领导干部、627名镇级机关干部,与困难党员在生产生活上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在基层的“双带”活动中,各级党组织鼓励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富裕党员在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

  从关心党员的困难入手,逐渐深化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凝聚力的长效机制。秀洲区的党员关爱机制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如今,以“秀洲之路”为蓝本的党内关爱服务模式正在嘉兴全市农村全面推广。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18 传承红船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 2007-6-29 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3;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2;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0;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4;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5;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1;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6;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7;浙江日报000182007-06-2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