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镇海以产业升级促经济腾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镇海以产业升级促经济腾飞
  以产业升级促经济腾飞

  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市镇海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产业升级工程为抓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眼下,一个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正在崛起。

  “产得多耗得少”,镇海GDP“绿”意渐浓。2006年,镇海区属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30.02亿元,同比增长17.4%,最近4年,这一经济指标年均增长了17.6%,而同期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12.1%。今年1-5月,镇海经济运行又传捷报,区属工业实现总产值187.9亿元,同比增长36.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7.1%,实际利用外资5910万美元。同比增长83%。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的生动实践,使镇海区各级领导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是镇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从镇海实际来看,要把产业升级作为重要抓手,从依靠资源要素消耗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创新发展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镇海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强化了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以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契机,镇海区在企业中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发展模式,狠抓重点园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区里出台了《镇海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定和意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清洁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目前,镇海区被列入全省10个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之一,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各项工作走在了省、市的前列。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试点,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在镇海炼化、LG甬兴化工、镇海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推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镇海区每年安排10家左右企业进行试点,政府给予技术装备实际投资额15%-20%的奖励补助资金,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该区化工、电镀、印染、酸洗等重点行业,已累计投资5亿多元推进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29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根据对其中15家试点企业的统计,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废水、废气排放,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可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亿多元,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园区内部中循环。宁波化工区、再生资源金属园区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宁波化工区制订实施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已形成了纵、横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存格局,横向以镇海炼化等大企业的“三废”为原料,促进资源再利用,纵向按“油头化尾”原则,以上一企业产品作为下一企业的原料,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镇海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作为全国首家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圈区管理”试点园区,也已经探索出一条进口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新途径,在全国同类园区中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促进整个社会大循环。镇海区确定了垃圾焚烧发电、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整治工程、宁波化工区污水集中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宁波化工区集中供热工程、镇海新城污水集污工程、镇海电镀中心中水回用等10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大力加以推进,不断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该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市级生态街道、生态村、环保模范单位、省级绿色单位、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有4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镇海区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创建科技强县(市、区)各项评价指标审核中,镇海区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前10名。不久前,镇海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

  以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为平台,镇海区积极完善科技公共服务,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该区强化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化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等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开发对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一批关键技术,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科技成果产业化初见成效。目前,镇海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6家,200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0亿元,同比增长3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30%。

  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镇海区积极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先进装备等推进企业制造工艺自动化、工业产品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商务交流网络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宁波陆霖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斥资3600万元购置了先进生产设备,每吨产品用电下降了14%、用水下降了15%,而产品性能却提高了4到5倍。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产品由音频磁头等转向硬盘磁头,在原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制约下,去年公司产值依然取得了50%的增长。

  该区还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坚持有选择招商,以存量改造升级和提高引进项目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切实抓好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和创建知名品牌,对产品被新评为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此外,该区以人才强区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深化区域人才合作,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力量。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镇海区改变了靠大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着力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入手,推进经济发展好中求快。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的同时,该区按照建成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要求,加快宁波化工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开发水平,积极与镇海炼化大乙烯项目和港口实施联动,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布局,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效益、环保型的大项目,形成上下游相互对接的石化产业集群。

  依托镇海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积极发展都市工业,全面提升机械装备、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产业层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固件产业是该区九龙湖镇主要的块状经济,镇内共有大小紧固件企业60多家。近几年,各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从最初的碳钢紧固件向不锈钢、高强度紧固件发展,由普通紧固件向汽车紧固件、特种钢紧固件发展,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层次提升。

  依托宁波港、舟山大陆连岛大桥及宁波“北大门”的区位优势,镇海区围绕打造“两个中心”的目标任务,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此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极。2006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7.7亿元,占区属GDP的36.7%,比上年增长14.7%。

  镇海区大力发展新城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该区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利用中科院宁波材料工程研究所和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的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科技研发、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目前,中软基地、亚创软件园、科技创业大厦等纷纷落户,大大提高了该区知识型服务业的层次和产业升级能力。

  同时,镇海区大力发展临港型物流业,着力打造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该区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后海塘区块,加快推进宁镇路物流商务区块建设,发展液体化工、钢材、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的交易及配套服务,形成了再生金属、液体化工、钢材、煤炭、货运等五大专业市场。2006年,五大专业市场进场企业总数达到508家,交易总额达到204.6亿元。同时,不断提升老城商贸服务业档次,积极推进企业总部商务集聚区建设,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镇海区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九龙湖旅游区、招宝山风景区等区块,努力形成镇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农业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乡村“农家乐”发展。2006年,镇海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15.1%;接待游客111.93万人次,同比增长15%。

  镇海名片

  镇海区是宁波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濒灰鳖洋,与舟山海域相界,南临甬江,与北仑、鄞州一水之隔,西毗江北,北和慈溪接壤。

  镇海陆地面积236平方公里,辖有两镇四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招宝山街道、骆驼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62个行政村,25个社区,总人口22.5万,另有登记外来人口20万人。

  2006年,镇海区属人均GDP达到69042元,全社会人均GDP达到8662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市区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镇海以产业升级促经济腾飞 2007-6-29 浙江日报000072007-06-2900009;浙江日报000072007-06-2900010;浙江日报000072007-06-2900007;浙江日报000072007-06-2900013;浙江日报000072007-06-29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