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旅游休闲
3  4  
PDF 版
· 浙江旅游金名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6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旅游金名片
  浙江旅游金名片

  公众推选活动公示

  书记感言

  美是需要发现的,山清水秀的新昌也有一个不断被发现的过程。李白的发现,逶迤成一条唐诗之路;高僧的发现,打造出一个佛教圣地;张纪中的发现,崛起了一个影视基地;科学专家的发现,“复活”了一座地质公园。当然,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仅有发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发挥。新昌旅游之所以能这样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在原本近乎一张白纸的旅游版图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中共新昌县委书记

  一个不断被发现、发展、发挥的江南休闲旅游胜地;

  一个让李白、白居易等大诗人吟诗唱颂的山水极景;

  一个“千年大佛”让人们领略深奥佛教文化之神韵;

  一个不可复制的山水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

  旅游城市

  “金名片”解读

  新昌之胜,不仅在于奇山秀水,更在于山水间的灵动韵律,所以,白居易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赐予了新昌“东南眉目”的雅称。新昌山水是秀丽江南的点睛之笔,她的山水孕育了律诗绝句,她的灵韵培养了佛教文化,她是一段融会江南山水的文化传奇。

  唐诗之路 唐代400多位文人雅士都为新昌留下了丰厚璀璨的诗文,新昌因此被称为是“唐诗之路”上的精华地段。李白的代表作、唐诗中的巅峰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由新昌奇山秀水激发出来的不朽经典。因此,游历新昌山水,也就是踏上了唐诗之路。

  千年大佛 有“江南第一大佛”之称的新昌大佛是江南唯一的山体大佛,精美绝伦、声传海外,是1600年前外来的印度佛教转化为中国佛教的象征物,在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观赏江南大佛,看到的不仅是风光,还能领略佛教文化的神韵。

  影视基地 新昌是中央电视台挂牌的外景拍摄基地。这里的山水妙景,打动了对美的要求极其苛刻的当代影视导演,张纪中、陈凯歌等人的银幕作品中,都有新昌山水的出现。

  地质公园 新昌“雅、幽、奇、险”的地质奇观美不胜收,千丈幽谷、穿岩十九峰等均为新昌极具观赏价值的地质遗产。

  山地特产 新昌物产富饶。大佛龙井闻名遐迩,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幽的茶香、碧绿的茶汤、玲珑的茶芽、阐释了独特的茶文化。小京生花生号称“长生果”,是有近百年口碑的知名品牌。春饼、芋饺、榨面等新昌小吃,因其味美,驰名古今。

  专家点评

  (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专家组·傅建祥)

  新昌应该做特色休闲旅游。具体说,可以围绕一个“山”字来做休闲文章。

  一、山水休闲——唐诗文化

  新昌山水的独特之处在于文化深厚,美文之多,及地质地貌丰富。新昌是“唐诗之路”上的最精华地段,唐代400多位文人雅士都在此留下了丰厚璀璨的诗文。因此,新昌休闲旅游的开发,要以山水为本,文化为魂。

  二、山城休闲——佛教文化

  新昌县城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其历史也就是一部石文化史。可以将石头作为一种记录文明、传承文化、寄托思想感情的载体。比如,新昌大佛是江南唯一的山体大佛,是1600年前外来的印度佛教转化为中国佛教的象征物,在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为打造休闲山城,可集各种特色街于城中。

  三、山地休闲——茶文化

  新昌的山地也叫台地,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它是品质优秀的高山作物的产地,新昌大佛龙井闻名遐迩,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龙井”前冠“大佛”之名,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细闻茶香,品饮茶汤,观赏茶芽,给现代人以茶文化的享受。新昌山地同时也具有观光和审美的效果,适合大片组团开发,建设一批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休闲度假设施。

  四、山村休闲——民俗文化

  新昌有许多生态环境好、文化特色浓的小山村。千百年来,新昌的这些古村落接纳过许多文人墨客,产生过许多传说逸事,坚守着自己的品味与质地、美丽与古朴,积淀着它们朴素的人文知识和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静谧秀美的自然环境,朴素的农村风貌,浓郁的农家饮食习惯,本色的饮食原料等,是新昌又一项宝贵的旅游资源。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旅游休闲 00016 浙江旅游金名片 2007-6-28 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19;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17;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9;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18;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3;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6;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7;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8;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4;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1;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0;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22;浙江日报000162007-06-280004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