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
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6月26日下午4时左右,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焊接完成,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波涛滚滚的杭州湾,划出一道令世人瞩目的长虹。这是一道凝固永恒的长虹,这是一道波澜壮阔的长虹,这也是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长虹。
这,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
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

  6月26日下午4时左右,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焊接完成,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波涛滚滚的杭州湾,划出一道令世人瞩目的长虹。这是一道凝固永恒的长虹,这是一道波澜壮阔的长虹,这也是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长虹。

  这,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

  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位于大桥南岸的慈溪市,从交通网络末梢的滨海城市,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开放城市的枢纽,融入沪杭甬“金三角”的2小时交通圈。慈溪市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大桥带动功能,着力构筑大桥经济核心区,把慈溪市打造成为经济走廊、信息走廊、文化走廊的汇集处和接轨大上海重要节点城市的新门户。“三大走廊”如同三驾齐头并进的快车,将以气贯长虹之势带动慈溪迈入以开放性、竞争性、联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大桥经济时代。

  产业集聚

  构建战略发展平台

  特色制造业基地、都市创汇休闲农业基地、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一块块海涂幻化成一幅幅前景诱人的蓝图。

  近些年,慈溪市围绕建设“四大基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格局。制造业是慈溪市支柱产业,也是慈溪“大桥经济”的重心。作为国内著名的“塑料模具之乡”,目前慈溪已拥有近3万家工业企业、36个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群和10多个国内最大的制造中心,形成3000多种产品、年产值1600亿元的工业经济规模,为家电、轴承、轻纺等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无论在美国芝加哥五金工具展、德国科隆和柏林家用电器及厨房用品展,还是在法国、日本等地的博览会、展销会上,到处可见“慈溪制造”的身影。

  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是关键。慈溪市着力抓好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主导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工业产品设计中心、工业行业策划研究中心、家电检测和展示中心等七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今年启动建设投资达1亿元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集聚科技创新力量,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发展搭建平台。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近四年来,慈溪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居全省首位,累计实施宁波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慈溪企业已摘取中国驰名商标24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5个,“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品牌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浙江制造”的分车间——慈溪杭州湾新区,正大步向国家一流开发区迈进,东部为综合功能配套服务区,中部为工业聚集区,西部建休闲、旅游、商贸、居住、职教科研区,重点承接以上海为龙头的大都市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外资引进,正着力打造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特色品牌,加速对接大上海,融入全球化。到目前为止,新区已引进100个外资项目,利用外资7.24亿美元,内资项目111个,总投资340亿元,已基本形成化纤纺织、家电、五金机械、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区块,成为慈溪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而具有对接港口和大桥独特优势的慈东工业区,则是杭州湾产业带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区,是发展临港工业、承接产业辐射的腹地。现区内已引进211个工业项目,其中有50个项目进场建设,将成为慈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旅游生态宜居功能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慈溪东部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如果说大桥东边的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是慈溪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话,那么西侧的大桥生态农庄则是该市都市休闲农业基地的示范窗口。看大桥,走新区,逛农庄,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起点,该市北部滩涂崛起一条新的旅游景观线,大桥生态农庄今年仅五一期间就吸引旅游观光者10万人次。慈溪正加快融入“大上海旅游圈”,精心培育“滨海桥城”的旅游品牌,构筑“南山北水”旅游经济带,一大批如湿地保护项目、达蓬山文化旅游区等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主动融入长三角大流通,慈溪还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该市依托市内发达的专业批发市场和丰富的滩涂资源,将在城区北部规划建设一个高效畅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整合商贸、仓储、运输等行业,努力发展一批符合国际规则、顺应大桥经济的现代物流产业,使慈溪成为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黄金节点。

  抓住机遇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抓住大桥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引进来,更以惊涛骇浪的力量走出去,把开放合作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把开放合作任务落实到各条战线。”这是慈溪市委、市政府班子形成的共识。

  在大桥破土动工的轰鸣声中,慈溪早已“动”了起来——

  首先是敞开胸怀,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开放合作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开放环境更加优化、开放型经济更加繁荣、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更加显著。2006年11月慈溪出口加工区投入运行,成为“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拥有进出口免税、进料保税、入区退税、快捷通关的政策优势,它与建设中的保税物流园区和申报中的保税物流中心优化配置,为发挥区域外向型经济的龙头作用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慈溪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成为环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型城市。

  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就要善于利用外源经济与内生型经济“双轮驱动”,打造慈溪人自己的品牌。据市外经贸局统计,从 “引进来”到 “走出去”,近年来,慈溪广泛开展“百家千户搞招商”活动,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实际利用外资和合同利用外资分别从2001年0.6亿美元和1亿美元,发展到去年的7.7亿美元和3.37亿美元,引资方式更加灵活,合作方式由单纯中外合资、合作转变为外资并购、技术合作、企业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并存。在扎实推行选商引资,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市企业还加快 “走出去”的步伐,一批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办厂,仅去年就新办境外企业17家,其中境外带料加工企业5家。慈溪企业 “走出去”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支持更多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真正打造 “慈溪上市板块”。

  在对外开放的舞台上,竞争力至关重要,为此,慈溪趁势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发出科技“名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生物科技园正式落户慈溪杭州湾新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宁波分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华东分所项目正着力推进。新区高科技园这些项目引入,增添了有力的“科技砝码”,不仅带来前沿的科技产品、科研成果、科技资讯、科技服务,还提升了新区的科技实力和知名度。在杭州湾新区这片热土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宁波分所进行走出大城市、拓展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前沿的首次尝试,中国航天生物科技园在此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航天生物科技研究开发、交流、人才培训及其产业化的国家级高科技综合园。

  大桥贯通之际,慈溪的外向型经济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牵起东西南北的“手”,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慈溪抛出“绣球”,向北面进行科技、人才、信息等领域的广泛协作,向东推进与宁波都市区尤其是镇海的融合发展,向南实现余慈统筹发展,尤其加快交通道路对接,建成余慈城际快速通道,使之成为吸引资金、集聚要素和对接开放的大通道。

  可以看到,慈溪紧追大桥的一飞冲天的“姿势”,跃出狭小的区域经济,迈入对外开放的康庄大道。

  统筹发展

  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

  大桥不仅是一种交通现象、经济现象,更是城市化现象、人文环境现象,它让慈溪脱胎换骨,驶入通往新型城市化的新征程。

  沿329国道穿越慈溪市区,但见功能布局明快流畅、道路交通宽阔通达、街景绿地玲珑精巧,这都是慈溪统筹发展的成果。慈溪深化“一中心四片区”的规划,明确各个片区的发展重点和基本策略。比如,在对杭州湾新区的桥头堡区域的规划中,启动建设27平方公里集现代物流、商务办公、休闲购物、教育培训、研发创新、宜居宜业的精品城市区块,使之成为展示慈溪乃至宁波城市形象的第一张名片。翻开慈溪规划蓝图,一座崭新的城市呼之欲出:总投资20多亿元的对老城区1平方公里进行全面改造,包括解放路步行街等街区已投入使用,融商贸、金融、商住、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精品区块规模初具;投资2亿多元的峙山文化广场等10余个大型广场和休闲绿地陆续开放;宁波第一高楼香格商务大厦及3家五星级酒店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已开始;与绍兴市签下为期36年的“买水协议”,从根本上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等等。

  农村城市化一直是新型城市化的软肋,但是,在大桥经济带动下的慈溪农村城市化,却为我们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它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告诉我们新型城市的真谛。慈溪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把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新型城镇体系,科学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按照“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的要求,积极推行效益型农村建房方式,进行农民宅基地供应办法和农村住房制度综合改革,在解决农村建房难的同时,推进农民居住集中,生活生产方式转变。

  城市化过程中,慈溪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目前已经超过70万,处理好人的和谐,成了新型城市化的新课题。为此,慈溪狠下功夫,创新新老慈溪人融合载体,全面实施村级“和谐促进会”组织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与外来建设者联系交友制度,依法保障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慈溪,我们更是听到了一个个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齐心共建的感人故事,看到了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和谐相处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

  千年之前,这里是沉睡的海涂;如今,这里的天堑将变通途。今后,慈溪将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民本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综合实力从全省前列向全国前列跨越,市域经济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跨越,人居环境从基本舒适向宜居宜业跨越,社会建设从总体有序向内在和谐跨越,人民生活从初步富裕向全面小康跨越的“五大跨越”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

  当杭州湾海面上出现一道耀眼的彩虹时,崛起的不只是慈溪经济,更是慈溪城市,慈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
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
2007-6-27 浙江日报000122007-06-2700014;浙江日报000122007-06-27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7-06-27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