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失色的青春
· 首期PK赛
七月一日鸣锣
· 我国破获一起
特大跨国制贩毒案件
· 网络互挖角 博客搬家忙
· 每月缴纳200元 领取“月薪”350元
· 西湖景区
涉恶诈骗团伙覆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失色的青春
——走近强制戒毒所内的青少年吸毒者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朱敏 廖小清
  “我意识到吸毒是对生命的消耗,但我无法控制自己停止吸毒。身体和精神无尽的折磨使我只想两件事,要么马上死掉,要么再来一克海洛因。”这段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摘自一位吸毒者的日记,他还未满18周岁。

  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今天来到杭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接触了十几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青少年吸毒者。他们正处在花季般的年龄,可毒品正在抽干他们的青春。据介绍,我省青少年吸毒者不在少数,并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他像棵枯萎的禾苗”

  15岁的阿尧,一张嘴便露出被海洛因腐蚀得坑洼不平的牙齿,弓着背,干瘪的身体,最小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都嫌大。他是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学员,毒瘾却很深。民警叹息说:“他像棵尚未成长便枯萎的禾苗。”

  阿尧吸上毒是受同伴的引诱,那天晚上,一个小伙伴拿出一些白色粉末让他尝尝。就这一口,他就再也离不开毒品了。阿尧说:“我实在没办法戒掉心瘾。我也许能坚持住这一秒,但下一秒会怎样,我不知道。”

  19岁的阿桦伸出右手臂,上面竟是一条条刀疤。每次犯毒瘾,他就在手上划一条,可划到第十一条时,他再也忍受不住毒瘾,跪在毒品贩子面前讨要海洛因。阿桦的爸爸早逝,是由妈妈含辛茹苦拉扯大的。阿桦说,不要把我吸毒的事告诉妈妈。“真让人心碎。”民警说,他妈妈知情后重病在床。

  20出头的阿龙是从贵州来杭打工的,空虚和好奇使他染上了毒瘾。此后,他对一切事情失去了兴趣。没钱买毒品,他便开始偷,疯狂盗窃来的财物全都换成毒品。警察算了一笔账,一年多来,他盗窃所得用于吸毒的财物至少也有几万元,他在日记里歪歪扭扭写道:“我这辈子完了!”

  青少年吸毒比例居高不下

  据介绍,每年约有1500名吸毒者被送到杭州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三分之一。

  强制戒毒所教导员王彩云认为,造成青少年吸毒比例居高不下的状况,既有社会、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

  从青少年自身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

  还有一些青少年心理脆弱,受到挫折容易动摇,为了寻求解脱,便借毒品的麻醉作用来自我安慰。

  家庭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强制戒毒所里,两类家庭的青少年吸毒率高,一种是关系紧张、动荡不定,经常发生激烈冲突的家庭;另一种是单亲家庭。

  据介绍,吸毒不仅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家破人亡,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据强制戒毒所民警统计,80%的外地青少年吸毒者是靠偷窃或者贩毒养吸,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沦为某些犯罪集团的赚钱工具。

  远离毒品需全社会合力

  有关专家指出,禁毒教育应当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社会也要消除对青少年吸毒者的偏见,那些青少年“瘾君子”既是违法者,更是受害者。我们应当把青少年吸毒者当作病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瘾。

  据了解,警方在办案过程中还发现,青少年吸毒者多是在一些KTV、酒吧等娱乐场所集体吸毒。而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为“客人”在包房里进行的K粉交易提供“方便”。暑假马上到了,警方提醒广大青少年,千万不要沾染毒品。(文内人物均为化名)

  (本报杭州6月25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失色的青春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朱敏 廖小清 2007-6-26 48256F32002924A648257305003B58F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