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智敏 通讯员 童绍钧)日前,记者在绍兴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看到,数控车床、铣床、合模机……一排排崭新的模具制造机械正在紧张运转。与别的工厂不同的是,这个“车间”内还整齐地摆放着课桌,而操作这些机械的,是穿着校服的学生。
据绍兴县职教中心校长黄伟祥介绍,这个“车间”的先进设备,是绍兴县宏建模具厂投入300多万元引进的。像这样的“车间”,实训基地里共有4个。
“学生毕业前都要去企业实习,但由于企业与学校相隔较远,往往是理论知识学完了才去实习,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层皮,不贴肉’。而现在,‘车间’建在学校,将课堂与‘车间’合二为一,老师和工厂技师穿插讲解,教学效果增强了!”该县职教中心老师诸海江说。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学与企业规范化操作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操作。绍兴县宏建模具厂厂长虞关夫说:“我们企业的模具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企业自己培养一个熟练工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现在,这些学生在‘车间’学习一年就能成为熟手,不存在上岗过渡期问题,这样的学生我们欢迎。”目前,他已向学校预订了10名毕业生。
“这种教学模式,得益的不光是学生、企业,老师的收获也很大。”绍兴县教育局局长许义平说。企业将“车间”搬进学校后,派出了最得力的技术骨干,配合学校老师教学。这些技师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正好弥补了学校老师的不足。该县职教中心薛水林老师说:“学校老师听企业技师讲解,能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经验的质的飞跃,能更好地对学生‘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