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省开展“百名书记蹲点调查”活动,市、县(市、区)书记住村蹲点一周,与老百姓朝夕相处,加深了真挚的感情,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仙居县委书记柯昕野在“蹲点日记”中写道:“蹲点调研时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办公室里想不到、汇报材料里看不到的。我们太需要这种面对面的接触、心贴心的交流、实打实的排忧解难了。”
东阳市委书记蒋永志动情地说:“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台州市委书记张鸿铭认为:“只要肯付以真心,就一定能换来真情;只要肯付以真心,就一定能解疑释难;只要肯付以真心,就一定能收获希望。”
……
这些真情实感的话语表明:百名书记是满怀对民众的真挚感情而去,又是满载民众真挚感情而归。
唯有真情方动人。
对人民群众要动真感情,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如何与民众拉近距离,这是对蹲点书记群众观点的一次检验。他们“不劳民、不伤财、不作秀”,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和村民同吃、同住,拉家常,听意见,办实事,很快融入民众之中。在挨家挨户走访时,有的村民烧好糖汆鸡蛋,像迎亲人那样,等待书记入家门;在分别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书记合影留念……这是人民公仆爱人民真情的交流,也是人民群众对公仆爱戴的展现。
对人民群众动真情,这是人民公仆的政治责任和根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生命一天也不能空转,要具有“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境界。检验一名干部对民众有否真情,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干工作有没有责任心,能不能干实事。衢州市柯城区委书记俞顺虎在蹲点中深有感触地说:“村民们对我们寄予很大希望。他们的期望与要求,都是现实确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让我们去摘天上的星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好的。”对群众的真情实意,就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在为群众办一件一件的实事上。
对人民群众要动真感情,源于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会对人民群众怀有真挚的感情、有深沉的热爱,就会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智慧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浙江百名书记蹲点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个真谛。然而,目前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值得警觉的现象:有的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知道群众疾苦;有的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作风漂浮,不办实事;有的自恃高明,埋怨群众素质低;有的作风粗暴,态度恶劣,不自觉地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这说明,他们在感情上脱离了群众,导致工作上脱离群众。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当知县时写的诗,浸透着对民众真情的关怀。各级干部——人民公仆应该将此诗作为座右铭,天天观之,激励自己增强公仆意识,锻炼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