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后,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自己的成绩排名;二是与本省划定、公布的各批次分数线进行分析比照。考生成绩是否属于“高分段”,不仅要看绝对的成绩排名,还要看与批次线的分数差。具体地说,在全省文理科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的考生固然是绝对的高分段考生,而那些与重点批分数线相差仅一两分的考生也是二本线上的相对“高分段”考生,依此类推4个招生批次都有相对的“高分段”考生。当然,批次越靠后相对“高分”的优势就越不明显。
理清了这层关系后,高分段考生应该说有很大机会可以进批次线上自己中意的高校,而造成高分低录甚至落榜的原因不外乎没有找准所填报高校的合理定位。对高校的准确定位,考生至少须掌握这些参数,如该大学在我省的招生人数和分专业人数以及去年的最低、平均录取成绩等;其次,近几年大学在录取中比较强调相关科目成绩,如部分高校的电子类专业十分看中考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就要注意回避。再次,考生还应充分考虑近几年本地区考生报考的基本流向,将这些招生院校归类组合,慎重选择,避免撞车。另外,部分院校(专业)在本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生源不足时,可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相对“高分段”考生可以利用这一政策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志愿填报现象是,高考成绩位于批次线上中段的考生往往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中分段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切记“稳”字当头。名牌大学、被国家列入“211工程”或沿海开放地区、大城市以及热门行业的院校,一般是考生报考最多的,中分段考生应该尽量予以回避。另外,考生还要慎重填报招生数和分专业招生数较少的院校或专业。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建议中分段考生优先考虑专业。中档分数的考生数量最多,竞争最为激烈和复杂,所报考院校的范围最大,考生面对志愿目录会感到眼花缭乱,而好的学校往往录取分数线很高。所以,考生可优先选择一个理想的专业,然后再考虑学校,并慎重填写是否服从专业调配。
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则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志愿填报的思路,参考如下:
一是争取留在批次线上那些比较稳妥的院校,首先保证能被录取。这时,考生的思路应放开一点,既可选择报考历年来录取情况波动不大的院校,也可考虑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或生源不足的院校及相关专业。如果考生有足够的勇气,还可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填报那些一般考生不愿去的或者地域因素并不是很优越的高校,以降低正面竞争压力。
二是以退为进,在A志愿适度冲一冲高层次的院校。今年实行平行志愿以后,一些区域性的重点院校可能出现“大小年”现象会明显减少,相对往年低分段考生“冒进”、“冲一冲”的机会及空间都不会太大。考生更应该客观、冷静,特别应注意“上冲”适度。同时不妨注意有些特殊院校,譬如:有些偏理工类的综合性大学,其文科专业往往被灿烂的理工专业所遮蔽。因此,在招生录取时,这些学校往往会出现“跷跷板”现象,即理科调档线高而文科调档线低。而一些偏文史类的综合性大学则情况刚好相反。
当然,低分段考生也要留有后路,更应注意A到C(或E)志愿间的梯度,特别在C(或E)最后志愿填报上应退而求其次,作为保底院校。当然考生也应做好能顺利进入下一批次志愿所填报院校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