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6月19日电(记者 蒋勇 镇海区报道组 张霞 李阳育) 一堆堆压缩垃圾通过抓斗撒向炉膛,加入少量原煤焚烧后产生蒸汽,经过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今天,应用中国科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技术的宁波市镇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发电投入运营。
该项目是中科院专门针对国内垃圾处理现状开发的一项高新技术,在我省应用尚属首家。项目投产后,将达到年处理生活垃圾219000吨、发电15000万度的生产能力,可满足宁波10万户居民一年生活用电。该项目引用中科院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设备,开创性地采用垃圾、燃煤混烧技术和先进的烟气净化设备。同时,该项目还采用了独特的“外置式过热器”技术,突破了垃圾发电领域的技术瓶颈,成功解决了垃圾焚烧中烟气对过热器腐蚀的世界性难题,还有先进的垃圾渗滤液回喷技术使得渗滤液对外零排放。
据正在现场检测的有关专家介绍,经过前段时间的试运营,证实每公斤垃圾可发电0.5度(千瓦时)。同时,该项目能够以较低廉的费用,处理发热值低、含水率高的生活垃圾并达标排放,垃圾处置成本费用减少一半以上,更主要的是该项目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节约能源,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是循环经济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