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47个成员国当地时间18日开始在瑞士首都日内瓦审议由人权理事会主席路易斯·阿方索·德阿尔瓦17日在理事会特别会议上提交的一份一揽子改革方案,力求达成共识。
最后,经过14小时期间仅有短暂间歇的紧张磋商,当地时间18日深夜将近12时(北京时间将近19日凌晨6时),人权理事会完成建章立制工作,与会者以热烈掌声庆祝取得这一成就。
戒双重标准
改革方案的最重要之处是确立定期普遍审议机制,即世界各国一律平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每隔四年都接受一次人权状况审议。
德阿尔瓦指出,人权理事会理应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改变人权委员会审议人权状况时曾经显现的“选择性、政治化和双重标准”。他指出,人权理事会理应建立“公正、公平、平等”的机制。
德阿尔瓦所述,代表了相当大一批发展中国家对人权委员会的看法,也代表了这些国家对人权理事会的期望。
确立对世界各国一视同仁的定期普遍审议机制,旨在消除“选择性”和“双重标准”因素,理事会成员国将成为首批审议对象。
欧洲存异议
在会议举行过程中,一些欧洲联盟成员国发出威胁,如果改革方案废弃人权特别报告员机制,它们将退出人权理事会。
所谓特别报告员机制,是由人权委员会沿袭而来,现有12至13名“特别报告员”专门为调查特定国家的人权状况而指定。
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特别报告员机制应予废弃。它们认为,以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为审议对象,是“选择性、政治化和双重标准”的体现,助长了人权领域的政治对抗,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不利于国际社会以合作对话方式共同提高人权标准。
一些欧洲国家反对废弃人权特别报告员机制,认为保留这一机制可以使审议工作保持“客观”和“独立”。
然而,人权理事会现有47个成员国由联合国大会按地区划分选举产生,因而欧洲国家占据少数席位,非洲和亚洲国家占据多数席位,其中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有17个。
鉴于欧洲国家的主张难以获得认可,欧洲议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理查德·豪伊特放风道:“如果这些改变得以采纳,(人权)理事会将在相当大程度上比之原有人权委员会更为差劲,欧洲人情愿看到整个(理事会)机构垮台……”
路透社认为,依照人权理事会改革方案中拟议建立的普遍审议机制,美国历年反恐战争、尤其是美军关塔那摩监狱将接受国际社会进一步审视。
最终达成妥协
欧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议不止于是否废弃人权特别报告员机制。
理事会第五届会议开幕前夕,瑞士提出,希望能够让非政府组织参与审议人权状况。这一提议未获发展中国家赞同。
此外,发达国家反对把人权理事会表决通过决议所必需的简单多数提高为三分之二多数,反对就人权报告员的调查施加内容限制,也反对把报告员的任命由主席移交给理事会全体。
会议接近尾声时,德阿尔瓦17日终于提交一揽子方案,同时提醒成员国:“为了使(改革)方案可行,(方案)文本必须保持完整性。”
他告诉各成员国,方案草案是折中产物,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任何一个成员国试图在最后时刻改变草案内容,“我将被迫撤回全部文本”。
进入深夜,各国代表终于达成妥协,部分保留特别报告员机制,同时也决定第二天继续讨论如何具体落实定期普遍审议机制。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