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6月18日讯 (记者 张冬素) 明天是端午节,记者走进杭城各大超市,看到了一派热闹的粽子销售场景。在杭州西城广场的一家超市里,40多岁的张女士拿起几个肉粽放进购物车,有点遗憾地说:“现在过端午节就是买几个粽子吃吃,小时候过端午节,家家都包粽子、挂菖蒲,小孩子还要挂香袋,很热闹的。”在采访时,记者听到不少老百姓回忆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都充满了留恋和向往,希望现在还能过一个传统文化味的端午节。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端午的象征。这种单一的过节形式,使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过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感觉。由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固有表现形式逐渐消失,老百姓过节的方式非常单调。特别是很多未成年人很少知道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这就很难激发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王仲尧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挖掘、整理、发扬一些传统节庆的好形式,让年轻一代品味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底蕴,使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不断弘扬和发展。
其实,不少人都向往过这种传统的节日。前两年端午节,杭州西湖区蒋村乡的龙舟赛都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去“凑热闹”。王仲尧教授说,端午节作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节日之一,应该成为都市人文化寻根和表达情意的契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着眼于把划龙舟、挂香袋、插菖蒲等流传于民间的过节形式再发动起来,比如可以由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策划,组织钱江龙舟赛、大运河龙舟赛等活动,既能吸引大众参与,也有利于营造社会和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