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华6月17日电(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吴小献) 盛夏即将来临,饮料市场的消费高峰也即将到来。可消费者发现,这段时间来,商场超市里的饮料价格没变过,身材却是越来越“苗条”了。原先的“加料不加价”,已变成现如今的“减量不减价”了。
今天上午,笔者在金华、义乌市区一些超市看到,不少果汁饮料的确“苗条”了许多。“美汁源果粒橙”由500毫升变成450毫升;“酷儿”由500毫升变成450毫升;“茶研工坊”也从500毫升变成470毫升。除了“果汁饮料”瘦身外,牛奶的包装也“瘦”了下来。如光明利乐枕(塑料袋装)牛奶,由250毫升变为243毫升;光明优+牛奶由250毫升变为231毫升。
正在金华江南一家超市购物的马小姐说起“瘦身”的饮料就十分无奈。她从超市货架上拿出一瓶“统一鲜橙汁”说,这个瓶子的形状明显与年前的不一样。原来的“水桶腰”变成了现在的“小蛮腰”。看看好像是饮料也装得满满的,但容量已经从以前的500毫升减到了450毫升,足足少了10%,价格一分没变。另一位正在购物的吕大妈也非常气愤。她说:“这是明显的在欺骗消费者。我们不仔细看看它的容量,还真觉察不到,还会觉得包装漂亮了”。
在几位消费者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所谓饮料“瘦身”不外乎以下两种。如以前常见的“直筒形”瓶体,“瘦身”后大多变成异形,瓶体要么呈螺旋形向内凹;要么将“水桶腰”改成“小蛮腰”,底部的齿状花纹也变深了。消费者若不注意看,还会认为新包装比以前好看多了,却不知饮料的净含量减少了,由以前的500毫升减到450至490毫升。瓶子小了,装的饮料自然也就少了,饮料价格无形中提高了。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商品管理部负责食品采购的张征宇分析说,糖、包材等生产原料涨价后,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如果直接提高商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销路,所以生产商大多走减量不减价的隐性涨价之路。
但厂家会采取这种“减量不减价”的变相涨价方式,主要还是因为消费者容易接受。现在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并不太会关注容量,能看一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就不错了。厂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采取减量不减价,以缓解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企业采取隐性涨价,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在我们随机采访中,大多数消费者对饮料涨价,并没有太多的意见。一位姓龚先生说,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商品涨点价也很正常。但是生产厂家不采取明着涨价,而用隐性涨价的方式实在是不可取。“商品涨价可以理解,但不能忽悠我们消费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