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网友跟帖实录
· 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
· 创新创业,我们就这样富起来
· 创新,民营企业永恒的话题
· 到基层创业,更有信心了
· 就业再就业之路就在脚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省远程办于昨日下午联合举办大型报网互动论坛
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
——各界人士热议省党代会报告
本报记者 朱海兵 刘刚 王国锋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如何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一条条留言、一个个建议……在互动论坛上,党员群众就“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纷纷发表看法。

  截至当日晚6时,在线观看此次论坛直播及视频回放者达27022人次,浙江在线专题网页点击总量32.1万人次,网友跟帖近200个。4万余人通过3300多个省远程教育网村级播放点观看直播。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浙江,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连日来,这一论断在全省上下引起热烈反响。如何理解省党代会提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我省怎样走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又要克服哪些制约因素?

  今天下午,来自各条战线的6位嘉宾,走进了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和省远程办共同举办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大型报网互动论坛,与广大党员群众一起,展开了热烈讨论。

  “浙江改革开放的30年,

  正是创新创业的30年”

  省党代会提出“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对此,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沈建明用3句话回答:首先,这基于浙江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浙江人民勇于创新、善于创业,造就了“浙江奇迹”,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依靠全省人民的创新创业。其次,是基于对浙江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形势、要解决的问题的分析。未来五年浙江将进入人均生产总值5000美元以上发展阶段,这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再次,是基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实践。

  所以说,“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也是浙江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直播论坛上,网友们纷纷跟帖,认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一提法,“符合我省当前实际,深得民心,深受鼓舞”。网友y5985说,这是真正的为民谋利,为民谋事,为民谋发展,惟有如此,“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浙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企业为什么能搞得这么活,有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说到底,就是因为有了不断创新、善于创业的精神特质,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一席话,令现场的嘉宾们深有同感。

  刘亭认为,浙江企业的发展走过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人廉我优,人优我新”的历程,现在的关键是“人优我新”。说到底,企业的竞争力靠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和再创新。当然,企业的创新,不仅指产品方面,还有管理、文化等多个层面。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八个字看似很普通,但细细回味起来,字字都很有震撼力。”省党代会代表、富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颇为感慨地说,富润集团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创新创业。他觉得,创新与创业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理念,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襟、世界的眼光,博采众长,应对变革,追求卓越。

  赵林中代表的话音刚落,分会场临安白沙村就有村民跟帖:创新与创业对企业如此,对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白沙村就是通过创业办起了农家乐,使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还要通过创新,让农家乐更兴旺,让白沙村发展得更好。

  省党代会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很赞同白沙村村民的说法,他说:“农业、农村、农民,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创业。滕头村从上世纪90年代率先全面实施科技农业,到目前初步形成了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农业格局,而最具滕头特色的旅游也由单纯的农村生态游,升级为农业观光游、中国乡村游,滕头村还成为‘全球生态500佳’,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现在,很多游客到了我们村里,还开玩笑说想留下做滕头村民。”说得兴奋,一向自称“最怕讲普通话”的傅企平代表,“一不小心”还连用了“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两个成语。

  这时,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插话透露了一条新闻:滕头村前些天刚获得 “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称号,国内惟一。傅企平本人也荣获 “2007世界和谐突出贡献人物奖”。他说,自己长期从事“三农”研究,最高兴看到的是,浙江农民不仅可以种庄稼,还可以办工厂、闯世界,做出了世界瞩目的大事业。浙江的创新创业源于农民的创新创业。正是百万能人的创新创业,带动了千万农民的转产转业。我们把几百万农民变成创新创业的创业者,这个经验不仅是中国的经验,而且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创新离不开科技。省党代会代表、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管竹伟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久前,他到嘉善调研,发现魏塘镇的农民在种植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的同时,还进行了栽培模式的创新:一季蔬菜一季水稻,水旱轮作,使每亩田产生了“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益。他很有感触地说:“这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农民群众最欢迎的是有市场竞争力、自主创新型的科技产品,包括优良种子种苗和实用技术等。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增收致富。”

  “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我省基层的创新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需要破解的制约因素。

  “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赵林中介绍说,前几年,大家都在谈高新技术,从事传统纺织业的“富润”也坐不住了,在杭州匆忙上马了一个转基因项目,但是做了六七年,却没有结果。

  赵林中的话引起了嘉宾和网友们的热烈议论。企业创新离不开高科技,但是,怎样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呢?对此,直播分会场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发帖“支招”:科技服务企业要注意两点,一是科研机构的研究要以产业为导向,不能闭门造车;二是企业要舍得投入,在项目研发前期就介入。

  对此,宝石集团分会场发来帖子,请嘉宾们谈谈民营企业如何克服人才制约,有效开展自主创新。

  这立刻引起了赵林中的共鸣。“我们最头疼的就是人才!现在大学生都往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跑。有些即便招来了,培养几年成熟了,一旦大城市有机会,他们就走掉了。”赵林中有些无奈地说。

  傅企平对人才制约也深有同感。为了解决滕头村的“人才软肋”,这些年来,他不仅对村里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的给予奖励,还大开引贤之门,招来了500多个外地大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傅企平的经验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认同。赵林中表示,虽然有人才制约,但只要企业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人才创造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民以食为天。农业科技创新有哪些制约因素需要破解呢?

  管竹伟认为,现阶段,农村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市场风险制约大,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够宽。农业科技研发经费不可能也不应该从农民身上索取。因此,需要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才能培育更多的公共产品,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农业科研要有前瞻性,瞄准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些技术瓶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理念,加快成果转化,夯实技术储备。

  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省党代会报告的这一论述,让管竹伟特别激动。他说,这句话说到了科技人员的心坎里。农业科研周期长,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至10年时间,有一个技术传承与创新、资源积累与创新的过程,也还需要做好前瞻性思考、做好储备的过程。这当中有科研人员付出的艰辛。我在海南岛看到育种基地里水稻育种专家在搞杂交育种时,远看像讨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看才是育种专家。由此可见他们为农业科研付出的心血。但即便这样辛劳,创新过程中也难免有挫折甚至失败,因此非常需要宽容和理解。

  用创新创业的浙江精神

  引领浙江新的辉煌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以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保证”。沈建明开门见山,介绍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

  沈建明说,下一步,我省的具体举措概括起来有5条:坚持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发展。

  “企业发展情况不一样,创新创业要因地制宜,因企而宜”。赵林中的一番话,引起大家的兴趣。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不一定有道理。”赵林中说,针对许多企业提出的做大做强的口号,富润集团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精、做精还要做久的理念,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稳。

  作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傅企平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说,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决不能搞盲目攀比、贪大求洋,而应走自己的路,因村制宜,根据自身的优势来搞发展。就拿现在的村庄整治来说,不一定都要盖别墅、造高楼,条件差的村搞好外墙粉刷、垃圾袋装化等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后,滕头村还是要围绕自己的特点做文章,继续走在全省农村前列。

  在今后的结构调整中该如何贯穿创新创业的理念?刘亭的回答是,调整本身就是创新,就是“改弦更张、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他用DVD、MP3两种产品的例子说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这两只产品我国的年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加工出口赚取的利润每只仅分别为1美元和1.5美元,而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分别是18美元和45美元。他感慨地说,这个实例深刻地表明,我们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强创新,让更多的企业成为掌握核心技术、销售网络的跨国公司,由“世界的工厂”向“世界性工厂”转变。

  不仅是产业结构,说起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刘亭也认为需要创新思路。关于城乡结构,不能就“三农”论“三农”,而是应当反弹琵琶,“功夫在诗外”,即“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关于区域结构,欠发达地区不能简单地去和发达地区拼总量,而应着眼于人均收入水平的大体均衡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坚持实行“四个优先”,即:基础设施优先,教育培训优先,内聚外迁优先,生态经济优先。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网友发帖提问,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如何推进创新创业?

  对此,顾益康一连用了四个“新”: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今后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充分拓展其多功能性,不仅卖产品,还要卖环境、卖服务;把中心镇作为农民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让更多农民到中心镇安居乐业,体现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的战略思路;把中心村建成使农民也能过上文明生活的新社区;把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创业创新作为新亮点,帮助低收入农民创出新家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稳天下安民心的产业。说起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做精做优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管竹伟认为这是符合浙江实际的必然选择。他说,我省缺的不是市场,而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这里的关键是需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坚持科研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围绕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致富,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和消费者。

  嘉宾们对我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充满信心。顾益康认为,要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的新方向,培育创新创业的新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新环境。他饱含激情地说,浙江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创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发展迅速的重要的一点是有浙江精神支撑。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浙江精神,以此来创造浙江新的辉煌。

  (本报杭州6月14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0004 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 本报记者 朱海兵 刘刚 王国锋 2007-6-15 浙江日报000042007-06-1500008;48256F32002924A6482572FA0055BEF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