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品牌周刊
3  4  
PDF 版
· 浙闽边界
崛起一个品牌大县
· 对话苍南工商局
· 印制一个清晰阳光的苍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闽边界
崛起一个品牌大县

“印刷之乡”苍南品牌建设令人瞩目
  浙闽边界

  崛起一个品牌大县

  “印刷之乡”苍南品牌建设令人瞩目

  提起“印刷之乡”,很多人会立即想到苍南,也有人会想到偏僻、欠发达这些词。然而,正是这个地处浙闽边界的县域,近年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品牌大省的号召,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经济迅速发展,崛起成为一个品牌大县。一个最新的消息是,在即将公布的全国商标百强县中,“印刷之乡”苍南赫然在列!

  苍南是如何实现品牌建设跨越的?作为品牌建设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的苍南县工商局是这样给出答案的:为增强苍南县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全县产业经济层次,在温州市工商局的指导下,在苍南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重视下,苍南工商局根据“以优化品牌为中心,优化服务水平,培育和推进企业品牌工作,为苍南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主动出招,稳妥推进,积极营造政府支持,部门指导和企业主动的创牌氛围,大力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努力提高全县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企业的国内外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最终,推动了一个品牌大县的崛起!

  加强领导 重视品牌

  苍南县工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科长、协(委)会秘书长和各所(分局)所长为成员的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局行文报告形式上报苍南县政府,要求县政府成立全县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工商局、经贸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苍南县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起来了,办公室就设在县工商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做好品牌创建、引导和宣传等工作。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品牌大县建设工作机制构筑成形。

  发挥职能 服务品牌

  苍南县工商局一是推行建立重点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联络点制度,对全县的省著名、市知名和经济扩张力强、上升势头好的一般商标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落定具体名单,制订帮扶方案,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当好企业的编外品牌策划师;二是与企业联手搭建“三级商标服务网络”,使企业在商标注册、使用和维权方面做到“事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权益有人护”;三是加强培训辅导,提高企业创牌意识和创牌能力。通过举办品牌知识讲座、品牌研讨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传递品牌知识,推广品牌经验,增强品牌意识,引导企业自觉参与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企业商标品牌知识的专业培训,帮助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商标品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鼓励企业 争创品牌

  苍南县工商局组织开展了“千家企业创品牌”活动,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开发资源,多渠道、多方法、多途径培育打造“三名”商标——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发展的基础是抓产品,抓产品的基础是抓质量,抓质量的核心是抓品牌”的市场竞争理念,让企业明白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创牌意识。

  充实“三名”商标培育库。一是鼓励各类主体申报注册商标。积极鼓励个体工商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商标注册,根据辖区块状经济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申报,并及时引导各类主体办理商标使用许可、转让、续展等申请工作,支持鼓励出口企业到国外商品销售地或出口国申请商标国际注册,从而开辟有利于培育“三名”商标的土壤。二是开展县名牌商标评选认定工作。县名牌商标是企业创牌的基础,也是企业创牌的起点,县工商局对此项工作相当重视,并争取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以县政府的名义开展此项工作。在实施中,通过调查摸底,选择一批诚信度高,社会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将其评定为县名牌商标,作为创品牌的“种子”,进一步充实培育库,为评定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夯实基础。目前,已开展了五届评选认定工作。三是拓宽“驰名”商标认定渠道。司法途径认定驰名商标便捷,自主性、主动性较强,是申报驰名商标的途径之一。县工商局积极帮助,指导已取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通过司法途径认定驰名商标。去年“苍岳”商标被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今年,有“瑞教”、“八里香”、“金田”等商标正在通过司法途径认定驰名商标,还有“盛宇”商标正在通过行政途径认定驰名商标,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

  抓住重点 扶农创牌

  苍南县是农业大县,拥有较多的特色农产品。县工商局积极引导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注册农产品商标,大力推广农产品+公司(农户)+商标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走品牌之路、扬富农之帆”,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帮助农民致富。

  一是开展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资源普查。县工商局派专人对马站四季柚、蘑菇、五凤茶叶等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商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有产业优势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业、手工业进行全面调查,并组织专人对值得关注或挖掘的某一行业、某一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苍南县品牌培育的调查报告》、《苍南四季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五凤乡茶叶产业情况汇报》调研文章。二是对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且产品市场潜力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经营者注册商标,做好品牌培育工作,促使其走品牌之路。三是启动3只证明商标申报程序。工商局协同农业管理部门做好苍南四季柚、苍南翠龙茶、苍南槟榔芋等3只证明商标的前期调查、标准制订和使用规则管理等工作,并成功启动申报程序。

  ……

  几年的辛勤努力,换来了苍南县品牌建设的丰收。自苍南县第一只品牌商标——“明星”被认定为温州市知名商标以来,全县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和完善的名牌申报评价机制,品牌战略成效已初显,“牛鼻子”效应日益凸现。目前,苍南县共有注册商标3000多只,国际注册商标15只,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著名商标8只,温州市知名商标16只,县名牌商标44只,梯级名牌商品形成了初步规模。

  品牌战略的成功,大大提高了苍南县产品质量,带动了全县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集约化规模经营。1只驰名商标得到认定后,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应成倍增长,充分显现品牌威力。8只省著名商标企业规模与以往相比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全县一批名牌商品不仅以质量取胜,更有一些因自己的品牌而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从做产品逐步走向资本和品牌经营。

  品牌大县的崛起,正推动着苍南经济全面腾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品牌周刊 00011 浙闽边界
崛起一个品牌大县
2007-6-15 浙江日报000112007-06-1500011;浙江日报000112007-06-15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