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股市场“排队上市”进一步加剧了浙江民营企业对海外上市的期盼。记者今天从省金融办了解到,眼下省内有好几家民企把海外上市地“锁定”在了欧洲证券市场,欧洲证券交易所也借机频频向我省民企伸出“橄榄枝”。相比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其他海外证券市场,赴欧上市的前景究竟如何?
少了冲动多了理性
海外上市作为融资和拓展市场的“双赢”途径,已越来越受到浙江民企的青睐。
除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纽约交易所及纳斯达克交易所外,赴欧洲上市正在成为浙江民企海外上市融资的新选择。最近短短两个月内,德意志交易所两度来到杭州举办浙江企业德国上市辅导会,结果参会的八成浙江民企表达了到欧洲上市的愿望。
不过,与以前略显盲目的海外上市热相比,现在不少浙江民企寻求海外上市的意图更趋成熟。据省金融办有关人士透露,融资和知名度不再是企业唯一考虑的因素,企业的战略发展、并购计划及治理结构的改善、管理经验的汲取等被提到了与融资相比肩的高度。这无疑给正在潮涌之中的浙江民企海外上市热增添了一抹理性的亮色。
赴欧上市前景诱人
与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等境外证券市场相比,欧交所在绝大多数浙企眼中无疑显得陌生。
欧交所是全球首家完全整合的跨国界交易所,由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四国证交所及这四个国家连同英国的衍生品交易所合并而成,总部设在巴黎。2006年6月1日,欧交所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集团——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
据欧交所中国区总裁潘康透露,欧交所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它的门户与规模优势。欧交所是设在欧元区内最大的交易所,这对任何一家欲在欧元区内招引投资者眼球或拓展相关业务的企业来说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在与纽交所合并前,欧交所的融资规模就一直居全球前五位,截至2006年底共有1300家公司在该所挂牌上市,其中境外公司占近1/4。虽说其市场规模不及纽交所、纳斯达克,比之香港、新加坡却要大得多,且同时设有主板与创业板市场,接受上市公司的“容量”很大。
令企业心动的是,其上市资金和时间成本相对较低。美国在对资本市场实行了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虽然上市公司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企业年平均成本也上抬了200万美元,一些大型公司甚至增加500万至1000万美元,且多耗费30%的时间成本。欧交所虽已与纽交所合并,但在欧交所上市的企业仍适用欧盟法律、法案,不受美国更严厉的监管法规约束。同时,由于欧洲证券市场市盈率较高,IPO(首发上市)时间也较短,无形中为企业上市节省了成本。
此外,欧交所上市门槛也较低。目前欧交所主板市场有三个上市条件:至少25%的公众持股比、3年的营运记录、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创业板若不公开发行的话,只要两年公司营运记录和国际会计准则即可。公开发行则需外加250万欧元的最低公众流通股要求。相比香港、美国的交易所,这些条件更具灵活性。
利益风险并存
尽管赴欧上市前景诱人,但并不代表融资就容易。对企业而言,其蕴含的风险同样不能低估。
省金融办人士表示,由于欧洲证券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高素质的投资者决定了市场自身具有相当强的淘汰能力。他们往往以国外公司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上市公司,相信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保障披露信息真实性及最终保障投资者的核心。但事实上,国内企业的结构治理与规范运作与之均有差距。一旦中国上市公司达不到其“心理标准”,马上会由被热捧转入被质疑甚至抛弃,从而给上市企业带来风险。
由此可见,欧洲上市并非每家企业都可贸然“试一把”,关键取决于企业有否发展欧洲市场的战略规划、有否吸引投资者的经营亮点、有否应对透明财务要求的适应能力等。
(本报杭州6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