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5月份全国居民
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
· 从经济盛会看浙企转型
· 防台防汛练精兵
· 沪深股市震荡上行
· 滕头村入选
“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 国内尿素价格走低
· 认真落实防汛各项措施
· 沪杭间将新增5对动车组
· 看着期货种田
· 慈溪杨梅走进30多家大型超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洽会消博会圆满落幕
从经济盛会看浙企转型
本报记者 刘刚 周松华
  为期5天的第九届浙洽会、第六届消博会今天圆满落幕。据统计,本届浙洽会上共231个项目签约,协议外资32.8亿美元,吸引了逾7万名中外客商来甬参会。

  作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一次盛大展示,浙洽会也是我们观察浙江经济最新动向的一次难得契机。与往届相比,本次盛会出现了不少变化。

  引资不再“来者不拒”

  周松华(以下简称周):有一组数字对比让我印象特别深:这次浙洽会上,省级重大项目签约39个、总投资32.7亿美元,而去年是14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7.3亿美元。乍一看,项目数量下降明显,但单个项目质量大幅提高。

  刘刚(以下简称刘):确实如此。外资曾经一度是我省开放型经济的“短腿”,现在“短腿”不仅拉长了,还开始走上了招商“选”资的新路。拿这次浙洽会上各地市来“吆喝”的引资项目来看,宁波市199个项目中服务业项目有104个,占到一半以上;温州市60个项目中与服务业有关的项目超过40个,引资结构明显优化。

  周:这两年浙洽会跑下来,我觉得“选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欠发达地区也是如此。丽水市外经贸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以前对外资“来者不拒”,现在加了环保、科技等“门槛”。

  进口馆折射外贸转型

  周:这次消博会有一个亮点备受关注:首次设立境外商品展区,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知名企业前来参展设摊。其中,首次参加消博会的13家德国企业还组成了联合展区,带来了不少德国品牌产品。

  刘:消博会举办了六届,设立进口馆还是第一遭。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外贸规模迅速壮大,去年首次突破了1300亿美元大关,但进出口不平衡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设立进口馆,是我省平衡进出口结构的一个有益尝试。

  周:进口馆其实只是当前浙江外贸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侧面。以前,外贸企业追求做大规模,现在企业开始把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作为了新的发展追求。在这次消博会上,浙江企业就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节能、环保新产品。比如宁波一家企业生产的自动感应水龙头,靠自带的水流发电机组通过自来水发电,按每天使用1000次计算,至少可用6年。随着这样的“浙江制造”多起来,我们的出口效益增长一定会超过规模增长,和洋品牌竞争起来,也不会处于下风。

  “走出去”渐成气候

  周: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浙洽会一直是我们省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浙洽会,来向浙江企业发出投资“邀请函”。

  刘:我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这次浙洽会上,来自澳大利亚西澳州、瑞士提契诺州、德国亚琛、法国鲁昂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个境外招商机构进场摆摊,向浙江企业推介投资环境,人气旺得很。我采访过其中一些机构,他们都对浙江企业有相当多的了解,对邀请浙江企业投资充满期待。

  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浙江企业“走出去”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我做外经贸报道4年了,以前,浙江企业“走出去”也很踊跃,但大多都是在境外开设贸易机构或者专业市场,实业投资并不多。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实业投资项目开始多起来,而且,到发达国家去投资的项目也多起来了。这表明,经过这些年的资本和知识积累,浙江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本报宁波6月1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10 从经济盛会看浙企转型 本报记者 刘刚 周松华 2007-6-13 48256F32002924A6482572F80036AED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