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又好又快在浙江
3  4  
PDF 版
· 2007年主要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五大工作”为重点
提升打私海防口岸工作水平

2007年主要工作
  【            】

  浙江省打击走私与海防口岸管理办公室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对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主要有“五大重点”:

  以电子口岸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积极推广应用浙江电子口岸,使广大进出口企业、报关报检企业成为浙江电子口岸的应用主体。充实完善政务应用项目,基本完成“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与通关密切相关的商务应用项目的开发。建立完善浙江电子口岸运行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建立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

  以深化实施“十一五”规划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口岸开放

  深化实施“十一五”口岸规划,加快石油及化工制品码头、金属矿石中转码头、煤炭进口和中转码头,集装箱码头以及进口粮食中转码头的开放步伐。加快国际新航线开辟,做好杭州、宁波航空口岸国际新航线开辟的协调工作。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海防管控能力

  坚持军民共建、军民共管,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做到有分有合、责任明晰,进一步提高海防管控能力。加强廉政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密组织工程招标,保证公开、公正、公平。

  以规范企业行为为重点,提升反走私综合治理水平

  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打击走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加大对货运渠道价格瞒骗走私、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利用减免税政策走私、海上走私以及非涉税物品走私的打击力度。加强企业守法诚信教育和进出口诚信管理,推动各职能部门切实落实对守法诚信企业的优惠便利措施,继续组织推荐第二批守法诚信进出口企业。

  以共建文明和谐口岸为重点,增强口岸综合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开展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口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省口岸文明执法、优质服务、高效运作的水平。

  电子口岸初见成效

  大通关建设进展喜人

  在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于2005年底制订了《浙江电子口岸建设方案》,指导协调组建了浙江电子口岸公司,提出了“政府主导、海关牵头、联合共建、实体运作”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有10个共建部门与省政府签订了“浙江电子口岸建设共建责任书”。经过一年筹备一年建设,浙江电子口岸已于去年底开通试运行。目前正式上网运行的政务项目有:出口退税、空港通关业务系统、船舶动态管理等26个应用项目。今年3月以来,电子口岸网站日均访问量约1500人次。

  与此同时,各共建单位积极响应、互相配合,杭州海关成立了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开展实体筹建和平台建设。浙江检验检疫局、省公安边防总队、浙江海事局、省外经贸厅、省国税局以及省外汇管理局、省经济信息中心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公司等共建单位,认真落实共建责任,积极发挥各自作用,为浙江电子口岸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的意见》和《浙江省大通关建设组织保障协调督查机制建设实施办法》,协调重点口岸实行“5+2”天加晚上预约通关工作制,基本实现了货物24小时无障碍通关。宁波、杭州两关区实行“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的通关监管模式。目前,“提前报检报关,实货放行”已在重点口岸试行。全省边检系统全面推行“诚信管理”机制,加强与口岸生产、服务单位间的良性互动。2006年底,沪、苏、浙联合举行联席会议,初步确定了建立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的基本框架。2007年5月底,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签署了《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畅通的大通关建设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

  加快口岸开放步伐

  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2005、2006两年,在各口岸执法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共完成了宁波、舟山、台州的15个码头(16个泊位)和18家外籍船舶修理点的对外开放和启用工作,完成了杭州航空口岸引进4家境外航空公司、开辟6条国际航线航班的协调工作,完成了宁波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的工作;及时办理了宁波港域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嘉兴港秦山码头、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华能煤码头、舟山普陀山机场的临时开放。至目前,全省已拥有8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基本形成了海、空港配套,一、二类口岸并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提高了口岸通过能力。2006年,全省海港口岸共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9亿吨,国际集装箱633.39万标箱,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20395艘次,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17.37%、35.65%和9.93%;航空口岸完成出入境人员158.36万人次,出入境飞机16559架次,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20.56%和22.16%。

  加快海防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改善海防管控条件

  根据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的部署,我省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第一步打基础、第二步上规模、长期建设成体系”。

  第一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经过调研,基本明确全省海防管理的现状、海防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并组织有关单位做好建设地点的勘察论证、工程建设的方案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浙江省2006年至2008年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完成《规划》的评审及上报工作。国家第一批海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后,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召开了全省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及时下达了建设项目计划,落实配套资金。与此同时,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严把招标投标关、工程建设质量关、设备购置关、经费使用关和廉政关,加强现场检查指导,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各项工程有序推进。全省第一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改善了海防管控条件。

  第二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实施。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实地勘察、反复论证、综合权衡,并对一些项目作了必要的调整;与省发改委共同商议做好建设计划下达工作,拟制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与省财政厅协商落实配套资金,明确资金配套原则。至目前,第二批海防执勤道路、海防视频监控站项目建设和海防管理标志牌顺利推进。

  积极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

  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继续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积极开展打击走私专项活动,以打击价格瞒骗走私、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和减免税设备走私等为重点,组织缉私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打击盗版光盘、针织大圆机、成品油、棉花、废旧金属、应证矿产品和羽绒走私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走私贩私和买卖无合法进口手续商品的行为。在各缉私部门共同努力下,查获了一大批走私大要案;查处了一批行政违规案件,使我省反走私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既支持缉私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走私案件,又努力协调有关方面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反走私专项行动的积极开展,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走私违法犯罪活动,既净化了口岸进出口环境,又维护了全省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使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达到统一。

  为建立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首先是抓协调机制建设,制订印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则》,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整体优势;其次是抓制度建设,制订印发《2005年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工作实施意见》、《进出口企业行为规范》和《部门服务承诺》,推进全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抓宣传教育,组织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对8317家企业的17211名法定代表人和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四是抓企业诚信建设,组织开展守法诚信进出口企业推荐活动,公布了全省第一批守法诚信进出口企业,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守法便利措施,切实推进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五是抓企业进出口诚信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管理、工商等部门积极探索对企业进出口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管和信用分类管理,将守信用和违法企业的“红、黑”名单在有关网站上公布,促进企业守法自律。通过以上“五大抓手”,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推进了反走私领域社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从源头上防范走私的预期目标。鉴此,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受到了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的通报表彰。

  (李涛)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打私海防口岸工作成效显著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笔者走访了浙江省打击走私与海防口岸管理办公室(下称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在访问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打私海防口岸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打私海防口岸工作全局,努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口岸开放、反走私综合治理和海防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编按

  【            】

  【            】

  【            】

  相关链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快在浙江 00014 2007年主要工作 2007-6-12 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15;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16;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17;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18;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19;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20;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21;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22;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23;浙江日报000142007-06-12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