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林先生不久前买了一款某品牌手机,用了没几天就频频“死机”。他拿到该品牌特约维修点维修,却被告之这是“黑手机”,不在“三包”之列。徐小姐在杭州的一家手机维修店修完手机,几天后在北京又坏了,北京特约维修点工作人员告诉她是手机已被“修坏”。
手机销售与维修中的“陷阱”,让不少消费者都吃过亏。据了解,2006年全省涉及移动电话机的投诉共4372件,居于单件产品投诉量首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质量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黑屏”、“发霉进液”、“死机”、“自动关机”等毛病。记者今天获悉,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等的关注,目前我省正在开展移动电话机售后服务市场专项检查,今后维修手机也要有资质,拿最起码的C级资质来说,维修人员人数不得少于3人,还应持有技能资格证书。
面对各种陷阱,消费者要懂得自我防范。省信息产业质量协会移动固定电话机维修分会秘书长刘绍武分别为买手机和修手机支了几招。
——买手机,一要开具正规发票,并看清在省内各市是否具有售后服务网点。二要辨别入网许可串号及查验外观:按“*#06#”手机屏上出现的15位号码(串号),与打开手机后盖后看到的入网许可证是否一致,与外包装上的串号是否一致。三号不一致,多半有问题。如果三号对上了,还可以上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网(www.tenaa.com.cn)查验外观是否一致。
——修手机,最保险的方法是上厂家特约维修点。相对来说,这些维修点技术力量较强、配件物料管理较为规范,如有“以次充好”现象,能在厂商配合下查出来龙去脉。在不正规的小店维修,维权难度相对较高。有的维修人员人为“制造”故障再进行维修,甚至偷换手机主板谋利,基本都可骗过消费者,消费者还可能因为“私修”而得不到正规厂商维修服务。
据了解,消费者如果在买手机或者修手机时遇上麻烦,可以向信息产业部移动固定电话机产品质量投诉中心浙江分中心(0571-88084386)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