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绅士,五洲贤,欢聚稽山下。学贯中西,你我他,豪歌鉴水畔。
放眼量,踏征程,魂牵泰斗奠基礼。世纪梦,毋张扬,世上名校有越秀。
求索进取,师生共勉。强内涵,SPT育才理念新和成。拓外延,刚柔相济创辉煌。(录自雕塑《和成》碑记)
——代题记
“越秀”毕业生缘何能成香饽饽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基地”解读
本报记者 蒋鑫富
有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
1 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古城绍兴的会稽山下,大禹每天都在检阅鲁迅故乡的一支队伍——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的7000多名师生,清早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块,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进行早操晨练……立正,向右看齐!今天的会稽山下,已成了现代英杰的云集之地。
在这里,有一扇跨越国界的大门,始终为天下求知者敞开着!
当年泰戈尔办的生汀尼克坦学校,把大自然当作最好的老师,没有教室,泰戈尔就在林间上课,学生在草地上盘膝而坐,时有鸟儿鸣啭,松鼠窥视。在越秀,学生们天天早操,环学校跑一圈,还唱歌喊口令,这里人人平等,师生融洽。
“越秀”的校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
你知道首任校长魏风江吗?他可是世界顶尖级的大文豪泰戈尔在中国的唯一门生!
原来,魏风江与上世纪80年代始创越秀外国语学校的国民党元老、和平老人邵力子侄子——邵鸿书是抗战时结交的知友。当时,一生从教的邵鸿书就从绍兴赶到杭州魏风江家里,把老朋友请到了“越秀”。于是,一个十分朴素的校长就站在了三尺讲台上。面对首批新生,魏风江笑了。
历史往往有许多惊人的巧合。中国人说的巧合,也正是印度人说的缘分。人,能在一起学习和共事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这是“越秀”的荣耀,更是“越秀”师生们的缘份和福分。
而魏风江与泰戈尔的师生缘份又是与两位绍兴名人有密切联系的。出生于绍兴笔飞弄的蔡元培是泰翁的一位中国老友。这位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总长,对诗人沟通中印文化的交流合作大加赞赏。他不久便组织成立了“中印学会”并出任会长,还决定在国际大学设立中国学院,任命谭云山教授为院长,提出选派中国学生入学研究印度历史文学。
于是,魏风江曾在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苦读的情景,在谭云山教授的脑海里浮现。就这样经他推荐,蔡元培批准,魏风江于1933年12月应选前往,成了国际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岁月如梭。24年后的1957年,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也跨进了国际大学的校门。这位以“我是绍兴人”自报家门的伟人,在该校访问时,专门到泰戈尔墓前献花致敬,国际大学回赠周恩来以文学博士并聘任其为该大学的名誉校董。
情缘无价。今天的越秀有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这就是每当师生们看到矗立在校史馆和广场上的泰戈尔、蔡元培、邵鸿书、魏风江的雕像时,感到特别亲切、格外敬重,更为学院前身的首任校长和一个个名人志士,与“越秀”渊源关系这光辉灿烂的一页备感自豪。
2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秀”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
鉴湖越台名士乡。“越秀”是一所名人办的学校。当新的希望写在越秀人的一张张笑脸上时,有个名字闪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毕业于教育专业、为人谦和的胡柏藩,是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以任山村教师曾“7年如一日”那样质朴的口气,写起了“越秀”的续篇——就任学院理事长。上世纪末,“越秀”正碰上发展机遇。胡柏藩坚定目标,加大了对“越秀”发展的投入力度——“越秀”异地新建。
2002年胡柏藩参加绍兴市人代会,利用会议空隙,胡柏藩请担任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又当过多年党报老总的高级编辑杨银千,去看个地方,就把他带到了越秀。心里早有定数的胡柏藩面对老领导说:“杨部长,我想请你出任‘越秀’的院长,这里需要你!”杨银千从胡柏藩真诚的目光里,改变了原先准备从事房地产的想法,重新找到了早年从教的感觉。就这样,两只手在会稽山下握在了一起。
杨银千很快进入了院长的角色。有两件事一直缭绕在他的心头,要办好一所高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钱财,二是人才。一幢幢新楼在校园的拔地而起,倾注着杨院长诸多心血,在这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引进人才。
有一天,有一位教授来访问杨院长,他就是刘银钟。两人素不相识,但刘银钟教授和杨院长谈得十分投缘。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2006年10月9日,作为“越秀”韩国语教授的刘银钟和美国的“哈佛”的一位著名学者并列在一起,接过了韩国总统卢武铉亲手颁发的“韩国总统文化勋章”。同时得到此殊荣的还有华盛顿大学、韩国檀国大学、日本新发田市哈巴特斯韩国语讲座会的3位学者。卢武铉总统握着刘银钟的手笑着说:“你为韩国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刘银钟回国后,杨院长为他举行了庆功大会。那天,不会喝酒的杨银千向他举起了酒杯!
“越秀”应该成为一所名校,名校应该有重量级的专家、教授。
在高教界,鲁世杰是一位知名人物。6月9日傍晚,当记者叩开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鲁世杰办公室的门时,他正埋头于教育科研和管理的研究。作为美国《数学评论》特约评论员、省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浙江省委副主委,他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次。访问过前苏联、美、英、德、法、日、澳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近40所名校,并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德州农业机械化大学、北卡州夏洛特大学从事过一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每到一地,都有惊人的成就。面对满头银发的鲁教授,记者问他时间和精力够用吗?他说,习惯了,“越秀”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话语中充满了对民办院校的热情和理解。
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左平的一番话,使记者为之一振——1981年,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不久,“越秀”创办者看到对外开放形势急需外语人才的契机,创办了全市第一所外语职业高中,首届招收了两年制外语专业学生。结果,这些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市内的旅行社、饭店等涉外单位预“订”一空。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浙江省一下子建立和筹建了40多所高等职业学院。在各地纷纷筹建经贸、工业类高校之时,“越秀”根据中国加入WTO在即、外语人才越来越炙手可热的新形势,建成了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外国语高职学院,并适时地扩大了办学规模,开始较大规模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目前在校生达近7000人,成为浙江省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外国语高职学院。据悉今年在全省近20万名大中专毕业生中,绍兴有17025名,“越秀”有1671名。全省有英语类高职高专毕业生6750人,其中“越秀”有960名;日语全省有884人,“越秀”有255名;韩语全省有140人,“越秀”有60名,占42.8%;德语全省有63人,“越秀”有32名,占近二分之一;法语全省有32人,“越秀”有32名,占100%。可见,“越秀”的品牌和优势。
3 “越秀”努力做大成为浙江省外语语种最多的外国语高职学院。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紧紧盯住对外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的“晴雨表”,不断增设新的外语语种。根据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创办之初的“越秀”首先开设的是英语、日语专业。2000年,随着韩资企业的进驻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越秀”适时开设了实用韩语专业。针对我国及浙江对外贸易扩大到欧洲等国家,德国制造业巨头纷纷落户长三角地区,西班牙语国家成为南欧国家中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俄国成为2003年浙江在境外投资前十位国家之一、浙江赴俄企业已超过300多家等实际情况,学院于2004年增设了法语、德语两个语种,2005年又增设了西班牙语、俄语两个语种。至今,“越秀”开设的外语语种已达7种,成为浙江省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职外国语学院。
与此同时,“越秀”努力做强成为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外国语高职学院。
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紧贴对外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外语人才这一学院定位特色,“越秀”受到了广大考生及用人单位的青睐。绍兴县有中国最大的轻纺城,对外经济特别活跃,在其1200多家上规模的外经外贸企业中,60%以上都有“越秀”的毕业生。目前,“越秀”已经成为绍兴市外经贸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轻纺城人才培养基地,宁波的江北、慈溪,江苏的常州、昆山也陆续在该院设立了人才服务工作站。
学外语去“越秀”!招聘应用型外语人才去“越秀”……已经成为省内外学生、家长以及涉外企事业单位普遍认同的一种选择。
有一个鲜明的教学特色
4 坚持“听说领先、重在应用”,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是“越秀”一贯坚持的外语教学特色。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得体的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外国语言的重要途径。“越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系统地、大量地运用听、说、读、写、译作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突出“听说领先、重在应用”这一外语教学特色,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开口说外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坚持“大运动量”的语言实践操
练。(下转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