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转变作风从办“小事”做起
· 第九届浙洽会第六届消博会开幕
· 赵洪祝会见萧万长一行
· 赵洪祝会见荷兰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客人
· 抢抓机遇加强创新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省政协举行九届三十八次主席会议
· 吕祖善会见澳大利亚
西澳州总理艾伦·卡朋特一行
· 35.88万名浙江高考生顺利应考
· 在高扬的党旗下
· 党员与群众寄语党代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高扬的党旗下
——“五年新跨越”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周咏南 毛传来
  一面面飘动的党旗,一枚枚闪亮的党徽,构成了钱江两岸最美的图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践行宗旨,不辱使命,我省270多万共产党人高擎党旗,在社区街道、沃野山乡、机关企业,团结和带领4980万浙江儿女,在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征程中昂首阔步。

  万众一心的“大合唱”——以固本强基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省委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5年1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省党员、基层党组织,分三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共调整和整顿基层党组织4414个,找到流动党员10.5万余名,新建基层党组织4098个,全面建立党员创业承诺制和“双带”绩效公示制,对全省3万名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帮扶;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得到解决,全省近89万名党员干部为121万名困难群众送钱送物共计9亿余元,并与36万余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志愿服务31万人次……

  郑九万、王延勤、王法金、李友星、林红武……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不断闪耀,他们以自己的实践,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生动的诠释,服务人民、献身事业……这些典型人物的一件件事迹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党员群众奋然前行。

  2005年7月以来,我省连续4次遭受强台风袭击,10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0多万名共产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省有近2000人在经历了抗台救灾后,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6人宣誓入党。许多群众动情地说:“关键时刻,还是靠党员。”

  2006年上半年,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余姚市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3200份入党申请书,是上年同期的两倍以上。陆埠镇江南村入党积极分子孙成校说:“先进性教育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党员和群众就是不一样。”

  2006年底,杭州祐康集团食堂的领班陈美香频频找党组织表达心愿,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50多岁的她工作了大半辈子,入党愿望一直很迫切:“公司骨干大部分是党员,我要争取先进,向党组织靠拢。”

  据对两万名党员群众问卷调查,98.3%的受访党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表示满意,96.3%的受访群众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教育活动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申请入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省共有14.4万人入党,新增入党申请人员约27.9万名。

  5年来,一项项致力于“固本强基”的工程成果喜人: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成,圆了我们56年的梦。”2005年11月8日,革命老区武义县俞源乡新九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田华平专门给省委领导写信报喜。信中说,56年来村里一直没有活动场所,现在终于如愿。截至2006年底,我省通过两年时间,投入建设资金14.3亿元,建设了8040个活动场所,率先全面解决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全省64个经济发达县活动场所面积平均达到465平方米,26个经济欠发达县活动场所面积平均达到228平方米。

  从2003年起,我省全面开展农村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3年来,全省已创建了361个“五好”乡镇党委、6102个“五好”村党组织。在重视和关爱基层方面,省委专门制定出台《关于认真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10条政策措施。从2004年开始,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干部误工报酬进行专项补助,计划五年内逐年递增1000万元。

  “全靠党的政策好,派来一位陈指导。当了三年西角人,全村旧颜换新貌。”在仙居县广度乡西角村流行着这样一首村民自编的顺口溜,说的是在村里一待就是3年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陈敏。从2004年初至今,我省已向3万多个行政村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11.1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一村一个指导员的目标。各级指导员走访农户,调处矛盾,为所驻村落实项目,争取扶持资金,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模范党员就是品牌,党建就是生产力。”宁波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说。目前全省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和职工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比例都超过了9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84%。

  奋发有为的“进行曲”——以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的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关系着自身的兴衰成败。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

  近几年来,省委特别重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2004年10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致力于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各位乡亲,请你们给县委书记和县长‘打打分’。”2005年6月的一天,缙云县前路乡大集村的农民,从省委组织部直接派出的调查员手里拿到一张《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意调查问卷表》,被调查者是缙云县委书记和县长。大家感慨道:“我们是普通的农民,让我们给县里‘最大的官’打分,真是想不到。”

  由省委组织部出面组织普通群众评议县“一把手”,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这种“民评官”的方式,正是我省在2006年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运用新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次对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考察组共找了44897人次个别谈话,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还对1942名考察对象实行考察预告,其中在新闻媒体进行预告的有904人,全省共有33561人参加民意调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显得尤为紧要。

  早在2004年初,我省就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中全面开展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创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教育实践活动,各地纷纷对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说“不”。

  在湖州吴兴区,当地领导班子鲜明地提出引资要讲“亩产量”,按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科技含量等指标供应土地,受到投资者的赞赏。

  在安吉,一位外商曾多次要求办一个印染厂,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为保护环境,该县婉拒了这一项目。仅2005年至2006年,安吉因为“环保一票否决”的外资项目有1亿多美元、内资项目超过10亿元。

  能否选好人、用好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省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评价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蓬勃向上的各级领导集体。这次换届后,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全省90个县(市、区)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4岁,45岁以下占71%,大学以上学历占95.5%;全省1214个乡镇党委委员35岁以下占30.4%,大专以上学历占95.2%。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对干部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选课程”、“记学时”、“修学分”、“研究课题”……这些大学教育的专有名词,如今走进了我省干部教育培训课堂。近年来,全省累计培训省管干部1330人,占应训人数的88.7%;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18445人,占应训人数的88.3%,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干部交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2年以来,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异地交流任职共969人次;2007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结束后,各县(市、区)7个重要岗位全部实现易地交流。年轻干部也得到了进一步锤炼,2003年以来,我省共选送450多名年轻干部到境外培训学习,选送1800多名干部到中央机关和其他发达省市挂职学习。

  一心为民的“抒情曲”——用好的工作作风赢得民心

  自带铺盖在农民家中住上一个星期,跟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村干部们发发牢骚,为村里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我省陆续开展“百名书记蹲点调研”和万名干部下基层办实事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用自己深深的脚印体现了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民心。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关系人心向背。

  2004年,全省6053个省、市、县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都开展了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省、市、县三级机关建立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市县两级建立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四条禁令”,规范干部行为;普遍开展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主要标准的民主评议机关工作;聘请了2.6万名监督员,督促干部作风转变,提高机关效能。

  到机关部门办事容易了,要敲的印章少了,巧立名目的“先进评比”少了……机关效能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省级取消了95项行政许可项目,废止规范性文件218个,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5项,累计减少收费100亿元;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各级清理部门文件3.5万余个,取消许可事项8000余件,下放审批事项2000余件。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在市、县领导班子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全省百名市、县委书记带头下村蹲点调研为民办实事,带领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办实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社会舆论好评。

  近几年来,省委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促进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率先制定了《浙江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省委常委会向全省公开作出6项廉政承诺,带头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各地建立了招投标、行政服务、会计核算、政府采购中心,规范事权、财权和审批权;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职能,建立巡视制度;倡导和推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高扬的党旗下 本报记者 周咏南 毛传来 2007-6-8 48256F32002924A6482572F2001881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