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专版
3  4  
PDF 版
· 下城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下城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新时期的杭州,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响亮地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作为杭州中心城区的下城,这个自古繁华之地,而今杭州商务、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在打造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进程中,提出了自己有力而明晰的目标——构建全国一流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蓝图绘就,大幕开启。下城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五型下城”的创建步伐铿锵有力——

  一个经济结构优、创新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综合实力强的“繁荣下城”,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品质;

  一个法治程度高、社会秩序好、协调机制强、社会矛盾少的“平安下城”,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生活品质;

  一个市民素质高、人文气息浓、社会事业兴、生活品质优的“文明下城”,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一个保障机制新、服务体系全、群众实惠多、幸福指数高的“人本下城”,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品质;

  一个服务功能强、城区品位高、管理方式新、生态环境优的“精品下城”,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环境生活品质。

  ……

  下城,有信心率先成为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示范区。

  

  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南精北快”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下城区贯彻实施的生动实践。

  下城区共有8个街道。南部的天水、武林、长庆、潮鸣、朝晖五个街道发展起步早、繁华程度高,而北部的文晖、东新、石桥部分地区则基础相对薄弱。

  如今,下城南部发展空间相当饱和,而北部面积约占全区三分之二,空间资源相对丰富,两者实施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举措,可以为下城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南精北快”的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南精”,就是要集聚优势提升城区功能品位,做强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依靠品牌资源,让“黄金地段”进一步产出“钻石效益”。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已经动工,西湖文化广场周边地块正二次开发,浙大湖滨校区地块也即将开发……这些都为做大做强杭州(武林)商务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杭州(武林)CBD已势在必行、机不可失!下城区规划从4个方面来加以实施,一是以“大项目”推进品牌;二是以“大功能”强化品牌;三是以“亿元楼”集聚品牌;四是以创新提升品牌。

  以“大项目”推进品牌是重中之重。以功能性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西湖文化广场、新丝绸城等一批在建项目,启动杭州国际大厦改建、浙江国际旅游展示中心等一批待建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品质大项目,带动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

  以“大功能”强化品牌是重要的“组合拳”之一。进一步完善下城区“四中心”功能,抓住地铁换乘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周边地块二次改造和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建设。巩固提升丝绸城、武林路、绍兴路等特色街,培育新华路、中山北路等商业街区。扩展运河沿线一带的商务、旅游、休闲综合功能,打造环城北路和建国北路T形商务景观带。积极支持嘉里建设对浙大湖滨校区地块整体开发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金融及相关企业,加快以庆春路和延安北路为轴线的金融街区建设。推进和平会展中心区块建设,发展会展及配套产业,扩大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

  以“亿元楼”集聚品牌。地处延安路北端的标力大厦,曾经创造了一个“楼宇奇迹”:一幢楼的税收超过1亿元!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能量,让人惊诧不已。如今,这个“奇迹”还在延续——下城区将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引导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企业落户,吸引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现代服务业机构企业入驻,着力培育6至8个“亿元楼”,一批税收千万元以上的“特色楼”、“精品楼”!

  创新提升品牌。下城区下一步将进一步集聚优势,做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实现单位面积的效益最佳化、环境保护最优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进一步抓住地铁换乘中心建设重要契机,通过积极支持重点企业升级扩容,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公司,促进高品质商务楼宇的建设和商业设施的完善,实现商贸与商务共同繁荣。

  “北快”,就是抓住城市化推进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寻找产业发展新增长点。这几年,杭州开展决战东部、整治城北道路等重大工程,这些都为下城区北部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此,下城将找准定位,加大投入,寻找优势,遵循“整合、转型、提升、协调、优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北部地区发展,使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区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社会进步相协调。

  规划先导。在对北部地区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下城区初步设想规划了北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区块功能定位,总体思路为“一区三副四街区六组团”即:一区:把北部地区打造成为以会展经济、文化休闲、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都市经济区;三副:“会展中心区块”、“体育文化休闲区块”、“现代商贸物流区块”;四街区:绍兴路汽车文化街区、香积寺路文化休闲街区、永安路现代商贸街区、石桥路商贸物流街区;六组团:杭氧、东新、石桥、三塘、灯塔、华丰六个商住组团。

  大力调整北部地区产业结构。今后,下城区北部将形成以和平广场为中心,门类齐全、功能各异、配套完善的会展经济区域;形成以城北体育公园和沃尔玛购物中心为“两点”,以香积寺路文化休闲街区和绍兴路汽车文化街区为“两带”,形成东新地区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具有时尚消费特征的文化休闲经济区域。形成以重机厂科技城、华丰科技园等研发地块和众多大中型企业“退二进三”土地为基础,以永安路现代商贸街区和石桥路商贸物流街区为“两带”,以现代物流为主体功能,以研发经济和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商贸物流区域。

  同时,北部地区将继续深化撤村建居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社生力军的作用……

  北部发展,谋划已就,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洁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区块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把自己定位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服务业发展引领区,从“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新跨越。这是“繁荣下城”在新时期审时度势谋划的深远之举。

  下城自古是杭州的黄金宝地,寸土寸金,服务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产业基础雄厚,金融机构健全,人流集中,文化氛围好。近年来,下城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区位优势,配合杭州市主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调整目标,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广场经济”等有着浓郁都市特色的经济模式,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庆春路和延安路(下城段)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和平广场为核心的会展中心、以运河两岸文化资源集聚区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据介绍,下城区在未来数年内将重点发展十大优势行业,包括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大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信息软件业、社区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现代服务业在其中的极大比重——十大优势行业中,有九个均属于现代服务业!

  不仅如此,下城区的现代服务业还将大胆走出去,瞄准港澳台,融入长三角,重点吸引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各类高能级总部。

  新年伊始,香港贸发局杭州办事处决定落户下城区,下城区在香港共签下14个项目,杭州武林中央商圈引来3.3亿美元的港资。这是下城区有史以来在港招商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一次。下城区“走出去”战略赢得了引人注目的“开门红”!

  目前下城区已经集聚了香港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美联物业、戴德梁行、中联物业等不动产中介机构。而恒隆、百盛、太古、崇光百货等零售业巨头,世茂、信和、新鸿基、和记黄埔等地产巨子,也都对落户下城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已着手开展考察、访问等活动。

  到2010年,下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9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重力争达到90%,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力争达到90%,使下城成为‘购物天堂’和引领服务业发展新高地。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下城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新资源和新增长点,同时,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和无限商机。

  

  

  今后五年,下城区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突出“为民”、突出“办事”、突出“务实”,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打造“人本下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下城区十分注意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谐社区发展纲要和指标体系,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与保障功能,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关心问题和实际困难,提升社区服务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快社区自治进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网络和制度,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推进社区事务的社会化管理;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继续稳步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丰富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提升下城社区志愿者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满意社区”、“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下城社区建设的整体发展。

  下城区是杭州“春风行动”的最早发源地,群众帮扶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仅过去四年,下城区就累计向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援助资金4097.37万元,帮困人数达46702人次,筹集慈善资金累计达3418万元。

  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也将会是下城区一项长期任务和工作。据悉,2007年下城区将新增就业岗位174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同时开展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征地农转非人员技能培训10000人。过去三年间,下城区共投入2764万元用于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岗位”系列就业保障活动,四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8413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6790人。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末的4.44%下降为2006年末的3.52%。下城区还将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深入开展创“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从今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体的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帮扶救助,所用资金分别在区慈善总会财政专项资金、区再就业帮扶专项资金、企业退休人员困难帮扶资金、居家养老专项经费、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区红十字会救助基金中列支;同时继续深化“春风常驻”工作机制,为帮扶救助工作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实现了资金到位、帮扶工作到位的目标。如今年实施的“亮居工程”和“扶手工程”两项,通过上述渠道就筹措资金300余万元,有效地化解了帮扶救助“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不断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

  平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是群众最大的公共产品,早在2004年,下城区就实行了全面电子监控,路面案件的发案率明显下降。之后又在全市率先组建区平安巡防支队,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区的路面和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组建了由区保安队伍、巡防队伍为主的区平安总队,开展社区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确保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2006年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4.67%!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需要一流的环境支撑。

  下城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加快节约型和生态型城区建设,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区域面貌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截污纳管率提高到99%以上,力争成为服务功能强、城区品位高、管理方式新、生态环境优的精品下城。

  如今,下城精品城区建设的蓝图亦已绘就。一是建设“生态CBD”,是既突出CBD特征,又注重精致和谐的景观生态。根据CBD区域内的河流、历史文化建筑、道路、广场、特色街区并存的特点,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景观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加大运河下城段、环城北路、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延安路、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武林路女装街、丝绸特色街等具有CBD内涵的景观建设力度;对CBD区域内的路网(含300条背街小巷)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整治和管理,使道路环境要素协调、美观,并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使CBD景观成为展示杭州“人间天堂”和现代商贸都市的一大窗口。

  二是推进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继续巩固和深化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倡导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参与能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绿色餐饮”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鼓励开发商建造“生态型建筑”;鼓励辖区各单位、机构大力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节约资源、能源,树立生态CBD的环境形象。

  三是精细管理打造精品城区。积极推行“数字城管”,深化城管属地包干制,探索“精确、敏捷、高效、互动”的长效管理新模式。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无证餐饮业等扰民严重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力度。通过加强对西湖文化广场、武林广场、运河(下城段)休闲旅游景观带等环境集约管理,不断提升杭州中心城区的品位。

  围绕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工作目标,下城区正在深化“清洁下城”大行动,加大河道整治,建筑工地管理,环保监管和街道社区卫生管理的力度,在环境“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上做好文章,合力共建“清洁、清净、绿色、清水、无视觉污染”的人居环境。

  打造杭州最清洁城区,更好地保护河道环境,下城区今年要完成上塘河、南黄港、蔡家河、褚家河、五会港、油车港、水车港等7条河道的整治计划。把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作为环境立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作为继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之后又一项办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心工程”,列入本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把河道整治与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支小路改造、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大项目实施、拆违等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截污纳管工程,是下城区打造“精品下城”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南精北快”原则(南部中心城区以查漏补缺为主,北部地区结合大市政管网建设加大截污纳管工作力度),今年目标任务使全区的截污率指标达到87%,力争达到89%。为此,要完成13个以上的生活小区、20家公建单位、20个污染源点整治、7条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以及河道综合整治涉及的两岸截污纳管工作,同时确定南应加河为下城区今年的精品河道。

  今年的截污纳管工作突出几方面的结合,包括电力“上改下”、绿化、立面及城市家具配置,同时结合自来水一户一表、管煤施工,确保一次开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居民群众的干扰和影响。

  

  

  灯芯巷社区的鲁正阳小朋友,如今光荣地成为了“美化社区小卫士”中的一员。在社区“鲍大妈聊天室”的组织下,“五一”节那天,他和小伙伴陶靓一起,自己制作了一批“美化社区,从我做起”、“美化社区,人人有责”的小旗子,又带上小喇叭,开始在社区“巡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请注意保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看到有大爷一声咳嗽,他们赶紧递上“吐痰袋”;瞅见小店门外有废纸,他们掏出袋子装垃圾。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大人。“这样的活动,我们将发动孩子们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时间定在周六上午”,“鲍大妈聊天室”的负责人鲍倩告诉笔者,“‘生活品质之城’建设要靠大家,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品质之城’的主人!”

  全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下城区委、区政府层层发动,将生活品质之城的“声音”尽快传达到了最基层——社区,同时在点点滴滴中为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努力,并发动群众参与到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中来。

  下城区的决策者说:要加大政府财力投入,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提升品牌,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下城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把下城打造成为市民素质高、人文气息浓、社会事业兴、生活品质优的文明下城。

  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既要关注经济“硬实力”,更要关注文化“软实力”。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认清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理清思路,加大投入,加大力度,以“深化科技强区、巩固教育强区、打造卫生强区、建设文体强区”为目标,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让人民群众享有丰富文化、优质教育、满意医疗,科学文化知识更充裕、精神世界更充实、行为举止更文明、身体心理更健康,促进文化融入生活、提升生活。

  下城区今后五年将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中心城区实际,贴近市民生活,细化深化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建立道德秩序,树立道德典范,全面加强从政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继续深化“携手1+6,文明进万家”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规范日常行为,促进道德养成。完善机关、社区、行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区创建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整合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类资源,把各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集聚效应,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全区动员,上下合力,积极争创“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

  如今,文明城区新目标已经确定——“四大强区”。一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增强市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打造科技强区。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推进均衡教育,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进一步打造教育强区。三是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深化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工作,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程”、“居民健康建设工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协调能力,打造卫生强区。四是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具有下城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加快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造体育强区。

  外来人口也积极融入“文明下城”的创建活动中。在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建设大讨论过程中,朝晖街道黎园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们没把自己当成外人。江苏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总支部的全体党员,向所有来杭务工人员发出了 “争当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共享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倡议。“争当学习的模范——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学习城市文明成果,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和进修,钻研和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一份子;争当创业的先锋——我们要爱岗敬业,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危险,努力成为工作岗位的能手、标兵……”党支部还将大讨论活动与外来创业人员的“融入工程”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到社区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等为民服务活动,自觉为“第二家乡”的生活品质增光、加分。

  二○○七年下城区十大实事工程

  ● 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程。

  新增就业岗位174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征地农转非人员技能培训10000人,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30%以上。

  

  ●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实现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北景园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

  

  ● 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

  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安置用房(多层农居)15万平方米;完成树园22幢、回龙庙前四弄、五弄等旧房改造,全年拆除、修缮危旧房6400平方米;完成2.16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危旧房老化线路更新和消防设施改善。

  

  ● 加强为老和助残服务。

  新改建老年活动室5个,完成天水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启用300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展“百万康复器材进残疾人家庭”工程、“百万资金扶贫困”工程、“百万资金助残障”工程,完成市下达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

  

  ● 推进生态建设工程。

  创建安静社区5个,全区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13个生活小区、20个污染源点、20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程;新建改建公厕8座,其中生态公厕3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建成景观河道5000米,新建闸门1座,全年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

  

  ● 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和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完成2个精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及35幢房屋“平改坡”工程,对3个未实施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绿化改造;积极挖掘静态交通资源,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

  

  ● 完善社区公共设施。

  建成启用石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新建园林式健身苑1个,更新社区体育健身点11个,创建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6个、社区科普画廊8个。

  

  ● 加大文体教育设施投入。

  基本建成区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城北体育公园游泳馆、门球馆;启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求知小学等扩建工程,迁建启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开工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2所。

  

  ● 全面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

  建成启用北景园农贸市场;全区19家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二星级15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

  

  ● 深化“平安下城”建设。

  投入500万元,完成西湖文化广场及运河景观带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力争电子监控全覆盖,加强平安巡防硬件设施建设。

  实事工程 息息相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下城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2007-6-8 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1;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2;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18;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19;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16;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6;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30;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8;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3;浙江日报000042007-06-08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