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9版:又好又快在浙江
3  4  
PDF 版
· 实现市域范围内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 挖掘生态建设潜力  凸显人居环境魅力
·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 环保产业继续“领跑”全省
·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五洩镇
·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唐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挖掘生态建设潜力  凸显人居环境魅力
——诸暨市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
  挖掘生态建设潜力  凸显人居环境魅力

  ——诸暨市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

  诸暨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程来抓,早在2003年,诸暨市就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并成为全省第一批至2007年底要基本建成生态县(市)的试点之一。为此,诸暨市委、市政府适时选择载体与抓手,持续大力度推进环保工作,开展“创模”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铁腕抓环境污染整治,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高水平的城乡环境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功能,“创模”先后通过省级预验收和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及公示,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生态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激活生态建设活力

  诸暨市结合生态市建设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教育机制,使全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投融资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创新环保执法机制,使环境保护依法管理、长效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督查机制,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良好格局进一步形成。通过发挥四大机制的作用,大大激发了生态市建设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镇、24个绍兴市级生态镇(村),172个各级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单位。

  激发齐创共建动力

  诸暨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打造生态诸暨已成为诸暨的一个“刚性”表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重,已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生态建设已从过去的“尾巴参与”成为现在的核心要素之一。

  诸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工作。市政府与各镇乡(街道)签订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对党政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既看GDP、又看COD”,从去年开始把涉及生态环保考核指标分值比重从原来的1分增加为5分,权重明显加大。

  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以来,诸暨市致力于营造和谐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先后投资50多亿元,做精做深城市“洁、亮、绿、美”文章,城市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城市总体品位进一步提升,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县级市中稳居前三名。

  挖掘生态建设潜力

  切实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适合诸暨特点的污染防治之路,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自开展生态市建设以来,相继建成一批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改善起到关键作用的重大项目,这是诸暨市环境建设投入最大、设施建设最密集、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总投资5亿元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拓展筹资渠道,实现政府性投资项目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菲达宏宇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城市污水处理厂并负责运行,同时投资7012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万吨。店口、枫桥、牌头等3个中心镇已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诸暨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诸暨市生态功能区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并执行,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形成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13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150多家通过ISO14000认证,10家企业通过省级绿色企业考核,13家企业列入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山下湖珍珠、店口铜加工和大唐袜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对纺织、建材等重污染行业执行“调大、调优、调高”方针,到目前,全市29台立窑已关停拆除28台。通过“控新治老”措施,诸暨市的环境容量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了新的增强。

  强化污染基本面控制。投入治理资金5000多万元,对机械、电镀、印染、酿酒、畜禽养殖等行业的110多家企业实行分批专项整治和限期治理。集中查处一批环境违法企业,遏制污染反弹。店口镇电镀中心投入运行,污染物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加强危险固废处置。对电镀污泥、医疗废物实行集中收集、委托处置。发动公众参与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城区784家餐饮业单位安装油烟净化器,油烟废气污染明显减轻。实施城区禁鸣喇叭、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等,城区“噪控区”、“烟控区”覆盖率和气化率都达到100%。集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三位一体”的诸暨市环境信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构筑环境安全预警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快在浙江 00029 挖掘生态建设潜力  凸显人居环境魅力 2007-6-8 浙江日报000292007-06-0800006;浙江日报000292007-06-0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