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国际要闻
3  4  
PDF 版
· 气候之争实质上是市场份额之争
· 五十年前湖底村“旱”出水面
· 格陵兰岛发出警告
· 日澳举行首次“2+2”会谈
· 切尼前顾问获刑两年半
·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在德国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球升温使澳大利亚遭近百年最严重的干旱
五十年前湖底村“旱”出水面
  50年前,澳大利亚东南部一个村庄因修建水利工程而整体搬迁,原址成为鱼虾的乐园。谁曾料想,50年后,百年不遇的大旱使得湖泊几乎干枯,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村庄竟如鬼镇般逐渐显露出来。

  没入湖底

  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之间的雪山山脉中,坐落着一个名为阿达米纳比的村庄,居民约700人,世代以农业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澳政府着手实施规模浩大的雪山工程,在向西部调水的同时发展水电。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报道,整个工程1975年竣工,耗时25年,共计修建7座电站和16座大坝。

  建设过程中,阿达米纳比于1957年整体搬迁至9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小镇仍被命名为阿达米纳比,原址没入尤坎本湖。

  雪山工程被视为默里-达令河盆地的生命线,而这个面积相当于法国和西班牙面积之和的盆地,拥有全澳71%的灌溉农田和草原。此外,水利工程产生的电力占全澳总电力的3.5%。

  重见天日

  整整半个世纪后,当地居民原以为永远不会再见的村庄却重见天日了。路透社报道说,澳大利亚如今遭遇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尤坎本湖水量急剧缩减,目前水量仅剩库容的十分之一左右。

  随着湖水减退,老阿达米纳比村也得以重见天日,但已是面目全非。锈迹斑斑的老式农机停在路旁,周围散落着酒瓶、铁罐等垃圾。一根根发黑的树干露出水面,仿佛还在怀念着它们中间的那条绿荫公路。

  村庄的主要街道依然清晰可见,但路面沥青经过长期浸泡已经破损不堪。昔日景象当然不复存在,村庄所在地成为一片可推船入湖的斜坡。

  老村庄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搜拣“古董”,当地政府不得不下令予以保护。遗址保护命令5日开始实施。

  敲响“警钟”

  老村庄的出现勾起了当地居民对往事的回忆。

  但怀旧情绪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对旱情的担心。据路透社报道,这场大旱预计将“抹掉”澳大利亚经济总量的1%。

  据报道,许多分析认为,这场旱灾与全球升温密切相关。

  当地一家餐馆老板彭尼·利奇菲尔德说,百年不遇的大旱给澳大利亚敲响了“警钟”:用于制定水利和气候决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邓玉山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际要闻 00006 五十年前湖底村“旱”出水面 2007-6-7 48256F32002924A6482572F2004A9D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