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文成 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共同跨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引言】
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
一个区域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干部的作风和群众的精神面貌。
在温州第三次跨越的新征程中,文成县明确提出,围绕“共同跨越”战略目标,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成 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共同跨越
□ 赵雪微 邢文东
  【引言】                        

  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

  一个区域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干部的作风和群众的精神面貌。

  在温州第三次跨越的新征程中,文成县明确提出,围绕“共同跨越”战略目标,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成 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共同跨越

  

  一种理念深入人心——

  科学发展

  关乎民生

  在浙南欠发达地区中,文成县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值得外界关注。

  2006年文成县克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大灾之年,仍然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温州市前茅。一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23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高出了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6.8%;全县工业总产值19.45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64.7%,增幅位居温州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55.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62.5%,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全年引进县外项目24个,合同利用外资90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4万美元,同比增长130.1%;实际到位内资18459.7万元,同比增长53.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同比增长13.2%,全县33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在温州全市11个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中,文成县名列全市第一。

  站在新的起点上,文成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区域“共同跨越”的任务依然艰巨,没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就无法完成“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的战略任务。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以良好的作风为保证。在县、乡换届全面完成之后,新的领导班子有什么样的作风、展示什么样的形象、追求什么样的业绩,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文成决心以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进富民攻坚。

  随后,文成县委在县、乡镇、县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中开展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文成’,实现共同跨越”的奋斗目标,按照“讲学习、敢创新,讲发展、敢负责,讲民生、敢作为,讲落实、敢碰硬”的“四讲四敢”要求,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新业绩,在为民办事的实际行动中树立新风范,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初,文成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今年要“重点抓好十大民生工程”:抓好“120”急救体系建设,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实施参保农民门诊医药费按比例报销制度;免费为4700多名贫困生提供营养餐,对5所学校的教学楼、5所学校的食堂和宿舍进行改造;在珊溪水库周边建设5个地震监测台,建好“县食品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服务;改善中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940间;建设县城河滨公园,实施泗溪河治理(四期)、环山绿化和县城管线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县城的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提高低保人员的补助金额,对农村住房实行政策性保险;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万人,帮助解决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设立“全民创业行动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广大群众创业致富;帮助震区4500户群众按照6度抗震设防的标准,全面完成震后重建工作;建成通村公路路基140公里,路面硬化180公里,使全县等级公路通村率和硬化率达到93.3%。

  一种力量正在生成——

  创新载体

  干事创业

  从3月底开始,文成县通过“唱响一个口号,开展三项专题,落实五大载体”的措施,不断把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推动富民攻坚、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唱响一个口号”。就是“四讲四敢”——讲学习、敢创新,讲发展、敢负责,讲民生、敢作为,讲落实、敢碰硬。

  “三项专题活动”。开展一次德政专题教育活动。以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按照“修身养德,德政惠民”的主题,大力开展德政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心灵上受到震撼、境界上得到提高、作风上得到转变;开展百名干部下百村活动。围绕关注民生、生态工业、效益农业、旅游发展、富民攻坚等五个专题,各级领导根据各自分工,组成蹲点调研组,抽出一周左右时间,选择一个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开展一次专题宣讲活动。以市、县党代会精神为重点,由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落实五大载体”。载体一: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开设了“文成讲坛”和“文成论坛”两个平台,邀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开设了8场讲座。举办了30多期《解读、热议“三个文成”》电视访谈系列节目,让部门“一把手”谈如何干好本职、服务大局。开设了政情民意热线和网上互动栏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召开了380多个村民座谈会,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涉工部门专门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到目前共收到建议1000多条,经过梳理整理后的70多条,提供给县四套班子领导专题研究。下一步,以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抓手,主要抓好三点:一是建立干部周一夜学制度。二是组织宣讲团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进行巡回宣讲。三是新闻单位面向基层再造声势。

  载体二:开展“四联四帮”活动。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等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帮助指导促发展;联系一个行政村,帮助规划明思路;联系一个重点企业,帮助解忧促发展;联系一个重点项目,帮助协调抓落实。乡镇、县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行政村,帮助落实一个项目;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帮扶走上致富路;联系一名困难学生,帮助圆其上学梦;联系一名后进党员,帮助提高促转变。

  载体三:开展“惠民行动”。丰富为民办事内涵,构筑为民办事平台。按照“深化民生工程、办好为民实事”的要求,切实办好2007年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10件民生实事。以严格“收费必公开、不公开不收费”制度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两平台一中心”,即搭建和健全为民办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为民服务交办平台、建立便民服务效能监察中心,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载体四:开展“和谐文成·阳光行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单位实际,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意见征求表、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全县29个涉农、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实行“每季度一次阳光投诉”行动,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切实处理和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载体五:开展“两项转变”活动。一是切实转变文风会风。严格控制会议的规模和数量,切实精简各类文件。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让领导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切实转变接待之风。落实机关效能建设“三条禁令”,进一步简化公务接待,严格执行接待费总额控制、村级零接待等规定,规范接待用车,简化公务礼仪。

  一种氛围日渐浓厚——

  五大战略

  改善民生

  4月初以来,文成全县集中开展“调研月、住村周、服务日”活动,212名领导干部蹲点进驻213个村开展调研,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梳理出农村土地指标问题、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薄弱的问题、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问题、农民收入提高不快问题、村干部素质提升不快问题、村容村貌整治矛盾较多问题、农村环保问题、医疗问题、养老保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等十大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逐步落实。据初步统计,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撰写蹲点手记837篇,其中县四套班子领导93篇。共走访群众4919人,召开座谈会280个,慰问困难群众372人,完成调研报告73篇;帮助基层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85个,帮助落实基础设置建设项目106个,落实经济发展项目47个。

  县委常委班子身先士卒,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表率作用:一是一把手带头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好表率,带头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察民情、聊家常、解民忧,真正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的所盼、所求,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二是自带铺盖调研。百名领导干部专门抽出一个星期时间,县级领导干部分别驻村开展蹲点调研,做到住村一周、夜访一批群众、记好一本蹲点日记、起草一篇调研报告、解决一个难题、办好一件实事等。三是“零距离”调研。县领导干部专门静下心来,沉下身去,进村入户与百姓谈心共话家常,与基层群众“零距离”听真话、谈实情。切实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做到“广播天天讲、电视夜夜放、网站日日登”,切实把活动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全面落实“4+6”措施,即县四套班子齐抓共管,实行党风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37个部门单位开展“阳关行动”现场集中投诉活动,受理投诉109件,当场答复解决78件,带回处理31件。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和政府部门重要岗位民主评议等活动,不定期地开展效能督查,对查到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曝光、通报和处理工作不力、服务不到、效率不高、质量不优、形象不佳等现象,着力建设效能型政府。

  民情恳谈听问题。领导干部到蹲点调研村召集联片联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农村工作指导员、村两委成员、村党员、村民代表、困难群众、种养殖大户召开民情恳谈会,就村级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恳谈,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并将问题分解到有关部门予以落实解决。

  现场办公解难题。多数领导干部在调研中,以现场办公等形式,与群众直面矛盾,共破难题,积极帮助群众办实事。据统计,县四套班子成员共下村召开现场办公会27次,现场解决问题49个,提交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15个。如县委书记在蹲点的方前村,深夜与20多位“有意见”的村民掏心窝说话,使村民深受感动,不仅协调解决一起历史遗留难题,县领导的真心为民,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誉。

  今年以来,还有诸多新闻从文成传出来:

  转变文风提效率:一年工作一张纸汇报。文成县委决定,今后实施“一张纸”汇报制度,各乡镇与部门的总结汇报材料,一改以往十几页纸的写法,以提纲的形式出现,一张纸就解决问题,凸显出简明扼要的文风。比如年终总结,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上报2006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稿上只要简单地写明去年完成了几项工作,有几项未完成,原因是什么;量化确定2007年度的主要工作,以提纲的形式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确定完成的程度和结果。

  狠抓作风动真格:15位工作人员受告诫。从今年2月底到3月份,文成县先后5次对34个机关单位、乡镇的上班期间工作效能、工作纪律等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对存在上班时间不在岗、工作时玩电脑游戏等行为的12位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告诫,对一位中午喝酒的领导干部进行通报批评。5月,文成县纪委向全县各乡镇、县机关部门发出《关于严禁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炒股的通知》规定,在工作时间离岗炒股或利用电脑、电话炒股,情节严重者将被辞退或受纪律处分。在明查暗访监督检查中,又有3位机关干部因工作时间炒股被行政告诫。

  为民谋事零距离:领导干部建博客、公开邮箱倾听百姓呼声。文成县四套班子领导在网上公开邮箱和联系电话,建起博客,搭建与民互动平台,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村民李阿敢说,在县领导的博客和邮箱里发表意见和建议,好像跟朋友讲话一样无所顾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文成县在开展“百名干部下百村”活动中,下发《蹲点调研征求意见表》,特地通过网络平台等,收集群众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做到“有诉必接、有诉必查,查必到人、查必有果”。集中民智民力,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7年,是文成全面实施“三个文成”建设的开局之年。文成县委决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温州市委“共同跨越”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2345”:“1”就是实行一个发展战略,即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2”就是要实现两大战略目标,即富民和强县;“3”就是完成三大战略任务,即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4”就是实施四大战略重点,即把文成打造成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基地;“5”就是坚持五大战略措施,即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人才兴县、开放活县。目前,这已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声音。

  今年第一季度,文成县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5%,高于全省和温州市的平均水平;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4%;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1.9%,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文成 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共同跨越 □ 赵雪微 邢文东 2007-6-7 浙江日报000072007-06-0700011;浙江日报000072007-06-0700016;浙江日报000072007-06-07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