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曹湘凡:今年参加第13次高考
· 李素英:为儿子献出90%的皮肤
· “财根”的幸福生活
· 在加拿大做义工
· 农民工适合
当法院陪审员吗?
· 拾荒女孩的快乐“主张”
· 沈吟:海归女硕士山区支教
· 张世琴:未婚收养兔唇弃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衢江廿里镇都刘村,85岁的老太太叶城里娜与79岁的重度孤寡残疾人王财根相邻而居。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老太太一家四代演绎了感人至深的接力——
“财根”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汪成明 毛广绘 衢江区委报道组 郑小云
  “财根,吃饭了。”中午时分,远远地听到熟悉的叫声,王财根眼睛一亮,他知道邻居叶城里娜大嫂又给送饭来了。自从去年春节前不慎摔伤后,叶大嫂每天饭菜都少不了他这一份。“几十年来,叶大嫂一家就这样无私地照顾我,没有她们,我可能活不到今天”。王财根说。

  身体的残疾加上亲人的早逝,王财根说自己能活这么一大把年纪,全仗着有个好邻居——

  5月31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王财根的家,老人正坐在桌边吃饭,叶城里娜忙着为他收拾起房间,不一会儿就抱出了一大堆换洗的衣服,准备带回家去洗。

  虽然一个人独处,记者发现王财根老人灶头收拾得干干净净,身上穿的衣服有些破旧,但也十分整洁。 “两年前,区残联和村里花钱帮助翻新了这三大开间的平房,电视是前几年叶大嫂派儿子送来的,怕我一个人孤单。”

  3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后,王财根就再也没有直着腰走过路。20多岁时,父母先后染病去世,原本嫁在不远的两个姐姐也因生病早早过世,苦命的王财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出生才50多天,叶城里娜就被夫家抱养,从记事起,她就感觉不能走路的邻居王财根特别可怜。她和丈夫商量,一起帮助他。平日里,自己上门看望,陪他聊聊天,洗洗衣物。挑谷、收种等一些重的家务活,老伴帮着干。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王财根分到了一亩多田地。此时,叶城里娜老伴不幸过世了,她就对儿子郑利生说,“隔壁财根叔的田,我们帮助种吧。”

  虽然自家责任田也有五六亩,人手挺紧缺,每到播种季节,郑利生总是先考虑王财根的责任田,到了收获时期,叶城里娜和儿子一起把稻谷收割、晒干,挑到王财根家中。

  “20多年,年年如此,他们的劳动全部是义务的。”王财根说这话时,眼里含着泪。 “前几年,叶大嫂还特地叫人打了一副不锈钢拐杖送给我,这样我生活就更方便了。”

  几十年如一日,叶城里娜无私地照料残疾邻居,也深深地影响着后辈们——

  “财根叔,水倒在水缸里了,你舀水用要小心,不要摔去。”讲了30多年,王财根不用回头就知道,一定是邻居郑利生——叶城里娜的儿子又给自己送水来了。“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利生都要送一担水过来。”王财根说。

  郑利生的媳妇祝永香从外村嫁来时,一时还不能理解。有一次婆婆发烧。她熬了一碗稀饭端给婆婆吃,婆婆说,你给隔壁的财根叔也送一碗去。当时心里还不太情愿。

  “财根叔躺在床上,但得知婆婆生病后,他竟挣扎着爬起床,用两只凳子‘当脚’,挪着去看望婆婆,一路上,他都唠叨着‘好人有好报’。”现在说起来还让祝永香感动。这以后,祝水香只要有空,也会主动去帮助王财根洗衣做饭。

  今年1月8日,王财根在家里不慎跌倒,右大腿骨头断裂,痛苦地瘫在地上,几个老人也没办法,结果是正在城里打工的郑利生的儿子郑小平骑上摩托车赶回家,抱起王财根,送到廿里镇卫生院。郑小平的妻子刘文芬则火速从银行取来3000元钱当手术费。

  叶城里娜11岁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曾孙郑南南,每天放学后主动承担了倒马桶和陪老爷爷聊天的“任务”。“这孩子在家里很少做家务,也不知道给隔壁爷爷干事,怎么就这么热心。”妈妈刘文芬笑着说。

  一家四代接力助残,成了当地邻里爱心互助的“活教材”,这个普通的农家因助残的浓浓爱心而和谐——

  叶城里娜一家四代接力助残的爱心被“发掘”,源于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叶美峰。去年,他春节下乡慰问来到王财根家,老人拉着他的手,一句话没说自己的困难,尽说的是叶家人的好。

  叶美峰当时就来到叶家,当面向老人表示了谢意。“事实上,在叶城里娜一家人的示范效应下,邻里互助和无私帮助村里困难户的事变得越来越多,叶奶奶一家人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村委会主任张建华说。

  王财根老人说:“如果有一把轮椅,他就可以方便自己做饭了,老是麻烦叶大嫂家人,自己感到很过意不去。”老人要求并不高,记者试着就此事向省残联副理事长陈玉国作了反映,6月4日下午,由衢江区残联赠送的一辆新轮椅送到了王财根家。坐上新轮椅,老人感动地哭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财根”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汪成明 毛广绘 衢江区委报道组 郑小云 2007-6-7 48256F32002924A6482572F0000A53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