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生活周刊·互动
3  4  
PDF 版
· 品质在这里传递
生活在这里精彩
· 健身表演、黄金走秀掀高潮
· 生活周刊成立专家顾问团
· 寻找我的“戒情人”
· 留英签证率提高
源于申请资料多真实详尽
· 体验农耕生活
· 浙江-西澳经济合作峰会
有请浙商参与
· 读者的祝愿是我们收到最好的礼物
· 读者代表的生日祝愿
· 编辑部为读者献唱《同一首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想知道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是什么感觉吗?你有没有摇过那古老的纺纱织布机?体验脚踏水车灌溉?“六一”前夕,嘉兴市三水湾小学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在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的“周家庄”农具博物馆,体验江南耕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验农耕生活
●文并摄/金骏
  进了农庄,走过一座铁索吊桥后,便来到了农具博物馆,圆形设计的馆体,独具匠心,进入馆口仿佛就进入了时空隧道,带着我们重回多年以前的江南农村。

  馆内300多件传统农业工具和农家生活用具,让不曾去田里干过农活的小朋友睁大了眼睛。一进门大家就看到了《锄禾》古诗中提到了锄头,这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锄头可谓大有讲究,这里总共展出了不同形态的8把锄头,根据不同的农活使用不同的锄头。

  再往前走,小朋友的目光都让墙壁上挂着的蓑衣和斗笠所吸引。这件由棕榈做成的蓑衣就像是我们现在用的雨披,是以前农民用来遮风挡雨的。俞之昶小朋友忍不住戴起斗笠,“穿”起蓑衣。“怎么这么重啊,人都要压扁了。”引来一阵笑声。

  老家在浦江的王嘉佩小朋友虽然见过爷爷奶奶用过农具,但与这里展出的农具都不一样,她拿出笔记本都一一认真地摘抄着,她说回去要讲给爷爷奶奶听。在风车前,她好奇地停下来,想象着稻谷是怎样神奇地在这架机器中运转,想不明白时就上前摇一把风扇,亲身体验了一回怎样吹谷。

  俞之昶小朋友虽然家住南湖边,今天却是第一次认真地端详农民在南湖里采菱角时乘坐的菱桶,“怎么这么象个大浴缸啊。”马鞍、铡刀、竹萝……这些在我们现代城市生活中都已消失的物品,在农具馆内一件件展示在我们眼前。以前过年时用来打年糕的石臼,构思巧妙,小朋友忍不住上前过了一把打年糕的瘾头。长脚的脚盆,让在城里用惯了塑料脸盆的小朋友大开眼界。儿童用的竹坐车,构造简单,让从小就坐在舒适的推车里的城里孩子也无法理解。旁边的带队老师和导游拼命解释,他们也还是一知半解,不过他们说,他们明白了以前在农村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农民伯伯生活不容易。

  走出农具馆,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水车,有牛拉水车、脚踏水车、风力水车和手摇水车等,在那个没有发电机的时代,农民要是种田遇上干旱是多么的辛苦。大家忍不住都上去试了试脚踏水车的那份艰辛。

  灌溉农具、耕翻农具、整地农具、家常农具、纺织农具这些伸手可及的农具,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巨犁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划过的痕迹。

  链接:周家庄园景区是南湖区首个国家级AA景区,园内设有农具馆、观光铁索吊桥、野炊区、儿童游戏区等,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同时,景区还专门增设了捉泥鳅、摸田螺、刨红薯等趣味活动,让城里人走进这里,回归自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生活周刊·互动 00026 体验农耕生活 ●文并摄/金骏 2007-6-7 48256F32002924A6482572EB000C5CA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