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江东奋进中的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造“三大中心” 促进和谐发展
江东奋进中的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江

  东

  打造“三大中心” 促进和谐发展

  奋进中的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江东区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市的核心城区,东临东方大港——北仑港,西为宁波最繁华的三江口,北含宁波市科技园区,南接宁波市高教园区,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当前,江东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临港大产业的迅猛发展,宁波都市经济圈建设将全面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步伐将全面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将建成投用,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将落户江东,一批城市核心功能平台将加快建设,江东将成为宁波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域。

  前不久,江东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东扩”和“中提升”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四区战略”,深入推进“平安江东”、文化新区和“法治江东”建设,加快提升,扩大开放,推动创新,强化融合,打造“三大中心”,促进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江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形成宁波市的商贸中心、会展物流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江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提升层次、规模、能级,力争成为产业经济现代化的先导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协调布局、功能、环境,力争成为城市发展现代化的引领区。以“双核双轴五组团”为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格构,基本成为现代化生态型中心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区域。东部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东西中央走廊、南北生态走廊和“六横四纵”骨干路网全面形成,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增强,成为宁波对外集聚辐射的枢纽。生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左右。

  ——促进均衡、兼容、和谐,力争成为人文社会现代化的示范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和谐文化加快培育,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逐步形成。努力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省首批卫生强区和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为省文化先进区,达到国家文化先进区标准,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文明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下。

  蓝图已经绘就。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今后五年,江东人民将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集中精力抓发展,全力以赴促和谐,努力发挥示范和龙头作用。

  服务业成为江东发展主引擎

  宁波江东区实施“服务立区”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5个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均突破70%,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70%。完成服务业投资46.6亿元,实际利用服务业外资6167万美元,占全区总额比重分别达到85.6%和80%。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16.5亿元,占税收比重达到70%,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区总额比重达到70%,服务业已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坚持规划先行,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该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区域定位,在分区规划的框架下,对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了《江东服务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江东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在空间布局上,该区着力建设“1+5”服务业集聚区,即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和三江汇金融街、东外滩文化走廊、世纪东方广场、甬东现代物流城、上东国际商务区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在产业重点上,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会展物流、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介等八大现代服务业。

  抓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该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把培育商务商业楼宇作为服务业载体来抓。从“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个环节,全面提升楼宇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建成了波特曼中心、华宏国际、嘉汇国贸、上东国际等一大批高端商务楼宇。目前,全区商务楼宇面积已达8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300余家,涌现出波特曼中心、海运港等一批特色楼宇,培育形成了会展创意、品牌橱柜、餐饮等一批特色街区。同时,该区大力推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立足于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先后引进了香格里拉大酒店、中信泰富广场、国大雷迪森广场、欧尚超市等一批重要的城市功能性项目和马士基物流、怡和船务、美国联合包裹等世界500强企业。目前,世界前20强班轮公司已经有10家入驻该区。此外,还积极借助浙洽会、服装节、家博会等一系列重大展会活动开展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先后赴上海、香港等地举办了现代服务业推介会和东部新城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成效。

  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该区在全市较早建成区政务办理中心,实行“一门受理、优质服务、限时办结”;全面推行“外商投资生活绿卡”制度和投资项目“一路通”等优质服务;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环境建设年活动,连续三年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下企业活动”, 制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扶持的重点和方向;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楼宇经济发展给予专门的扶持。

  资源小区 经济强区

  江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江东区的土地等资源没有明显优势。但是,从2003年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江东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服务立区、人文兴区、科技强区、生态建区”战略,努力建设“平安江东”、文化新区和“法治江东”,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4亿元,年均增长15.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7亿元,年均增长33.7%。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其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69.2%,比2002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其中,会展、航运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年均增长16.4%。技术改造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相继涌现。外贸出口结构优化,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利用内资63亿元。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2.9亿元。

  城乡统筹实现重大突破

  全面完成撤村改居,2.2万人实现了从农民向市民的历史性转变。积极推行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全区集体总资产达38.2亿元,比改革前增长141.5%。旧村改造步伐加快,综合整治老小区270多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非成套房改造。全区整治24条城市内河,生态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迈出新步子。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开展

  围绕建设“平安江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围绕建设文化新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首创“四点钟学校”,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深入实施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社区工程,16个社区成为省级文明社区,其中划船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迅速,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93元,年均增长10.6%。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用于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成功推行了“ABCD”分级就业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就业再就业率达到96.5%以上。在全区基本建立生活、医疗、文体三个“十分钟服务圈”。

  2003年以来,江东区相继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文明城区、省科技强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首批“平安区”、省首批文明城区、省首批示范文明城区等称号。中央和省领导亲临江东视察,对江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江东奋进中的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2007-6-7 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17;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7-06-07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