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高考期间天气不错
· 我省召开“六·五”
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
· 热心人送来救命钱
· 团结务实 开拓进取
· 军民同乐唱响《军歌嘹亮》
· 26岁的畲村“女当家”
· 民革省委会召开十届六次全会
· “钱江浪花”文化大篷车
巡演迎接党代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景宁县沙湾镇张庄村,有一位为村民称道的好支书
26岁的畲村“女当家”
本报记者 袁艳 景宁报道组 叶秀华
  在海拔650米的景宁县沙湾镇张庄村,总能见到一位瘦弱娇小的年轻女子步履匆忙。村民们说,她是我们张庄的“当家人”。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她处理村务时干练的模样,恐怕很难把26岁的蓝晓娟和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身份划上等号。两年前,从卫校毕业的畲家女孩蓝晓娟接过了张庄“当家人”的重担。张庄是一个畲汉混居的民族村,地处偏远的小山坳里。让乡亲们富起来、生活好起来,就成了蓝晓娟心头最重的事。

  过去,村民种的茄子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卖不出去,大家对种植高山蔬菜增收渐渐失去了信心。张庄到景宁县城坐车就要近2小时,“蓝当家”为了帮农户调查高山蔬菜市场动态,连续多天一趟趟地跑到县城的农贸市场考察,向农业部门咨询。蓝晓娟发现种植小尖椒投入少、收益好。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她走村串户地发动,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蓝晓娟还担任起高山蔬菜合作社社长,采取统购统销,为农户跑销售,从此村民再也不必为销路而烦恼了。去年,仅种植高山蔬菜就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加了400多元。今年,“蓝当家”还制定了补贴政策,农户种的小尖椒,村里每斤补贴0.3元。现在,村里不仅高山蔬菜出了名,还发展了杨梅基地。

  村民蓝后才说:“别看我们‘当家的’年纪轻,但为了村里的事她操心不少,看着她长大的伯伯阿姨、爷爷奶奶没有不佩服她的。”村里通自来水、修道路遇到资金短缺的难题,她就跑资助、跑项目;建村民活动中心,为降低成本又不影响质量,她就和村干部亲自到县城的建材市场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有时候到县城办事要好几天,为了不花村里一分钱,她就吃住在亲戚家;有些困难的村民刚开始种植高山蔬菜时没钱买化肥,她就以自己的名义赊化肥给他们。

  为了村里的事,蓝晓娟总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可对涉及个人利益的事她却没这么上心。毕业回到山沟沟后,很多同学好友对蓝晓娟的选择表示不解:“人家都是想尽办法走出大山,你都已经走出来了,还要回去,而且当村干部又不赚钱,为啥?”也有闺中好友几次劝蓝晓娟早点“出山”。可她总是说:“我土生土长在畲村,我想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两年,也有不少办企业的朋友邀请她去工作,但她总是婉言谢绝。

  蓝晓娟的许多朋友说她“傻”,但在张庄村民的眼中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好当家。难怪村民们连连说:“这姑娘心眼实、心肠热,老为大伙着想。村里的事有她管着,我们觉得踏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26岁的畲村“女当家” 2007-6-6 48256F32002924A6482572EE002EC8C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