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实力魅力活力瑞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实力魅力活力瑞安
  实力

  魅力

  活力

  依托坚实基础

  谋求跨越发展

  

  跨越的基础:2006年,瑞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9.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20.8亿元,财政总收入32.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312元。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2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第21位,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年的目标:到2011年,瑞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2%。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瑞安将着力形成“中心突破、跨江发展、中部崛起、山海并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就是强化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东部区块产业集聚提升,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加速飞云南市区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进城市南北联动、跨江发展;激发中部区块发展潜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集聚西部资源的区位优势,推进中部乡镇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切实加大联动扶持力度,推进山区、海岛欠发达乡镇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实力瑞安、魅力瑞安、活力瑞安”,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拉框架强功能提品位

  推进新型城市化

  今后五年,瑞安将按照“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的思路,积极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着力彰显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全力构建“魅力瑞安”,走出具有瑞安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全力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

  大力推进城区拓展,拉开城市框架。围绕“北接、南跨、东扩、西延”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构筑“一中心、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实现跨江、沿海发展。“一中心”就是中心城市,由三大组团构成。中部组团由中心城区和莘塍组成,安阳新区要强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瑞祥新区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五年内核心区初具规模、展示形象,成为城市新亮点;莘塍中心区要加快建设步伐,加速融入市区,促进城市东进发展。北部组团由塘下和汀田组成,塘下中心区要发挥北联温州大都市区、南接瑞安城区的区位优势,切实加快新区建设,促进与周边的联动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南部组团由飞云中心区、站前区和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组成,飞云南市区要加速崛起,打造飞云江南岸“明珠”,实现城市跨江发展。

  加速旧城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位。旧城改造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大意义,必须铁下决心,加大力度,全力推进。要加快推进旧城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连片推进,建成玉海文化游览区、滨江大道三期防洪工程,加大对旧城道路的改造整治力度,启动邮电路等建设,实现旧城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大改观。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大对国家、省级文保单位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街区、建筑物的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努力把城区旧村改造成为城市新社区。加快推进“三大广场”、“三山公园”和“三道景观线”建设,不断展现城市新风貌。

  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彰显城市魅力。充分利用瑞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美誉度。以实施“玉海文化”推进计划为载体,深入挖掘和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瑞安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研究,全力打造陈傅良、叶适永嘉学派、孙诒让与玉海楼、高则诚南戏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瑞安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瑞安鼓词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积极养护民间文化遗产,认真做好藤牌舞、木活字印刷等项目申遗工作,着力创建一批民间艺术之乡。挖掘以李毓蒙、吴百亨及“中华老字号”等为代表的工商文化精神,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工商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瑞安工商文化内涵。着力建设一批群众性、大众化、综合型的文化场所,重点扶持文博会展、影视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按照“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对外交通高速化、对内交通网络化、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目标,全面构建内通外畅、快捷便利的城市综合交通网。推进温福铁路瑞安段、飞云江三桥及接线、瑞枫公路、东新公路、57省道瑞安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基本建成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一批水、电、通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构筑覆盖城乡的给排水网和保障有力的能源动力信息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切实推进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山区海岛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打造实力瑞安,把瑞安建设成一座经济特色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城市。

  ——打造魅力瑞安,把瑞安建设成一座风貌日新月异、文化绚丽多彩的城市。

  ——打造活力瑞安,把瑞安建设成一座创新氛围浓厚、发展生机无限的城市。

  ——构建和谐社会,把瑞安建设成一座群众幸福安康、社会文明和谐的城市。

  推进“重镇强乡”战略,加快平台建设。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南拓展区的主要平台作用,把塘下东、北工业园区打造成工业经济强势增长点。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实施海涂围垦工程,加速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

  推进“外向带动”战略,创新招商服务。大力倡导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加快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新项目,在引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利用外资的带动效应,争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推进“科技强市”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变“瑞安制造”为“瑞安创造”。

  实施“行业提升”计划,促进产业集聚。继续做大做强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三大主导行业,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进一步发挥8张工业类国字号“金名片”的区域品牌效应,推动眼镜、箱包、针织等传统特色行业改造提升,形成三大主导行业和六大块状集群经济优势突出、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玉海文化”推进计划,彰显城市魅力。大力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建设开发中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和挖掘,全力打造陈傅良、叶适永嘉学派、孙诒让与玉海楼、高则诚南戏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瑞安文化品牌。积极养护民间文化遗产,培育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工商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深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户户有物业(产业)、一乡一拳头”的要求,主攻生态高效农业,着力培育特色种养殖基地,带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

  实施“强龙工程”,促进工业反哺农业。按照“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条块交融统筹城乡”的要求,大力实施联合联动、联保联贷、联购联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探索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和谐社会创建,优化民生环境。

  全面推进“法治瑞安”建设,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强化平安创建工作,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营造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全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国家级金名片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包装机械城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锻造产业基地

  2007年

  瑞安市人民政府

  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大力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改善中西部山区100个行政村6万人的饮用水条件。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豆制品、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等检测,对城北、周松、安阳等7个菜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全面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农户参保率达80﹪以上;资助300户低保对象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修缮、改造危旧房。

  四、实施扶贫帮困助学行动,资助10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资助3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五、实施残疾人康复行动,为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1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助视、助行、助听等康复器械。

  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成2000平方米的职业介绍中心,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七、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新建“乡村康庄”工程安全防护墩350公里、公路停靠站50个,设置急转弯处凸面镜100个。

  八、整合瑞光大道、沿江东路。

  九、实行市区公共厕所免费开放。

  十、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解决中西部山区200个村群众收听广播难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实力魅力活力瑞安 2007-6-6 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16;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29;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30;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20;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17;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06;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05;浙江日报000072007-06-06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