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企业节能有了“保健医生”
· 他的笑脸,群众总能看得到
· 再创浙江体制机制
新优势
· 我来当回“法官”
· 确保学生高考期间
食品卫生安全
· “西瓜大王” 种瓜又育人
· 院士谦让“第一作者”
· 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 要闻简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年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打破“惯例”——
院士谦让“第一作者”
  本报杭州6月4日讯 (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孙江丽) 最近,由浙江工业大学陈小龙、郑裕国、沈寅初撰写的关于含顺丁烯二酸酐核心结构天然化合物方面的论文在国际顶尖专业杂志美国《化学评论》上发表。让人惊讶的是,这篇凝结着“中国生物农药之父”、中国工程院沈寅初院士多年研究心血的论文,他本人排名却在最后,前两位作者都是他的学生,第一作者还是一位年轻的在读博士生。

  “我把努力的机会给年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提高水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锻炼和培养人的过程。”沈寅初院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笑着说。

  这篇论文的三位作者中,郑裕国教授是沈寅初的博士生,陈小龙则是郑裕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如果按照“惯例”,沈寅初应排在首位。不过,发表时第一作者是该论文的主要执笔者陈小龙,通讯作者(课题组负责人)则是郑裕国。

  陈小龙告诉笔者,论文完成后,他和郑裕国曾表示要把沈院士作为第一作者。不想遭到老院士婉言谢绝,他说,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表现机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沈院士是一个心胸非常开阔的人,在这个研究团队里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出成果,我们干起来也特别有劲。”陈小龙由衷地说。

  浙工大生物化工学科带头人郑裕国教授说:“我们有很多论文,沈院士排名都是最后的。”沈寅初来到浙工大已近10年,有很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他都让郑裕国参加。10年来,这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先后有30多篇论文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收录,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如果没有沈院士多年的研究积累和悉心栽培及提携,我们也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能获得这么多成果。”

  据了解,用生物技术修饰化合物结构,开发新产品是当前全球的热点。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含顺丁烯二酸酐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只有27个,其中25个是国外发现的,另外2个——变构菌素和变构霉素都是沈寅初研究发现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院士谦让“第一作者” 2007-6-5 48256F32002924A6482572F0005519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