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庞贝,火山灰凝固的人类文明
· 1900年前庞贝遭遇灭顶之灾
· 展览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 每一件遗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每一件遗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虽然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灾难,但这突如其来的破坏,却将公元79年8月24日的那一瞬间冻结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使得古城免遭历史的洗礼,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一段1900年以前最纯真、自然和鲜活的市井生活。

  乔万尼说,庞贝带给今人的不仅仅是灾难。德国诗人歌德曾在游览完庞贝古城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

  据介绍,此次来杭展出的“庞贝末日”展,共展出489件文物,大到高3米的壁画、2米高的雕塑,小到钩针、戒指,各种生活用品用具应有尽有,其中有不少是近年的新发现,即使在意大利也仅在两个城市展出过。能够在家门口免费看到这些来自庞贝古城的珍宝,实在是杭州人的幸运。

  那么参观者应该如何去观赏这些文物,或者说哪些文物的价值最珍贵,最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呢?

  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斯特发诺连连说,“这里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因为它们留下了19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痕迹。大家只要带着充分的想像力去参观就行了。”

  在保安的陪护下,记者跟随着两位专家,走过首次专门设置的安全门,先睹为快地在西湖美术馆感受“庞贝末日”展带来的震撼。

  拾阶而上,已经用蓝麻布全部重新包装过的两个大展厅,在幽暗的灯光下几乎变成了想像中的古城。色彩艳丽的西墙壁画、大理石的赫拉全身石雕像、重量超过600克的纯金“蛇形手镯”……一件件令人目眩的稀世珍宝述说的不仅是繁荣兴盛的历史,绝世文物的震撼,还有悲情万分的瞬间。

  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壁画,是此次展览的一个亮点。其中一组由三个墙面构成的8位缪斯女神壁画尤其令人赞叹。鲜红的底色,丰满的轮廓,流畅的线条,加上因磨损而产生的残缺,都让这幅作品成为经典。斯特发诺说,由此,人们可以了解古罗马人心中诸神的形象是个什么样子。

  “看看这把青铜制的用餐坐的躺椅。它的边角全用青铜包裹,靠背一侧,雕有头戴橄榄枝的希雷诺斯神半身像,他手持一根有皮带的棒子,眼睛向悬在靠背曲线上方的飞舞的丘比特望去,非常精致,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乔万尼告诉我们,这张躺椅和旁边的大理石阿波罗像、高脚卵形酒杯及蓝色的青铜火盆,都是从庞贝城内最具魅力的南德宅邸发现的。富裕的房主昆德斯是尼禄皇帝第二位妻子波帕亚的亲戚。在这所宅邸中有浴室、起居室、客厅等高级居住区,还有奴隶居住区和马厩。

  展览中,那些高大的大理石雕像非常引人注目。像高154厘米的赫拉像,雕刻极为精细,衣服的皱褶看上去是那么的柔软,连卷曲的发丝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据专家介绍,发现这座雕像的帕比里庄园是迄今已知的罗马时代庄园建筑中最为宏大、最为豪华的。庄园长100米,建有100根圆柱,中庭还有一个长66米的游泳池。有一种说法,庄园的主人卢其乌斯是朱利叶斯·恺撒的岳父。

  展品陈列中有许多公元1世纪人们制作的项链、戒指、耳坠、手镯等饰品。记者发现,很多金项链都模仿大自然,要么是橄榄树叶,要么是葡萄叶子。斯特发诺解释说,橄榄和葡萄都是和平和幸福的象征,也是意大利南部和人们关系最密切的两种植物。他还指着一条金丝带说,“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艺术品,蕴含着极高的工艺技术智慧。这种细金丝的加工工艺是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庞贝文物所传达出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远不止这些。斯特发诺引我们走到一些很不起眼的小玻璃瓶面前说,这些装精油的小瓶工艺水平和美学价值虽不如其他展品引人注目,但是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说明当时就有玻璃制品了。

  展厅一侧,还有一套完整的外科医疗工具。其中包括手术刀、缝合针、止血钳等十余件,这是一位外科医生在逃难时身上惟一的随行物品。“在灭顶之灾到来的瞬间,这位医生想到的却是人们需要救助,在他心里,他的手术箱才是最有价值的。”乔万尼说。令人惊奇的是,这套外科医疗用具,与现代医疗用具极其相似。

  对观众来说,展览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不是物品,而是人。在一楼放映厅里,观众可以看到BBC根据逃生的亲历者日记拍摄的纪录片《庞贝的最后一天》。幕布下方所呈现的是一条死亡之船:十多具罹难者遗体的模型,真实地再现了罹难者死前的挣扎和痛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每一件遗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2007-6-5 浙江日报000102007-06-05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