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五年经济发展
大事记
· 两个普通人的五年
· “浙江经验”全国可鉴
· 变之魅
· 数字解读浙江经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经济记者眼中的浙江
变之魅
本报记者 吴妙丽
  作为一个跑经济的记者,每每行走于浙江大地的工厂、农村、市场、写字楼,内心里常常是惊异的、震撼的。因为变化总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目不暇接。

  浙江蜜蜂集团就是这样一家让我印象深刻的企业。

  2004年夏,钱塘江部分江段蓝藻暴发,省委、省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要求沿江27家氨氮排放重点源企业停产、限产,“蜜蜂”是其中之一。一时,这家年产4万吨味精的企业工人歇工回家,利润急剧萎缩。2005年初,当我首次采访这家企业时,它距离整治无望便转产的期限只有半年。然而,当我于8月底再访时,企业和省环科院合作的废水处理攻关项目已投入运行,废水中的氨氮已从900毫克/升降到50毫克/升以下,终于过了环保这个“生死门”。

  巨大的转折发生在短短的六个月间,对于总经理李其飞来说,那真是一个刻骨铭心、浴火重生的过程。他说,我们还得继续和时间赛跑下去,要抓紧调整产品结构,不变不行啊。

  有些变化则是充满智慧的。第一次接触嵊州领带业,是2005年底在嵊州举行的首届中国集群品牌论坛上。这时的嵊州领带似乎“功成名就”:1100多家领带企业年总产量超过3亿条,每天有1000多个花型问世,并吸引着全球最优秀的领带企业纷纷到这里下订单……

  2006年3月再访嵊州,近40家拥有进口电脑织机的领带生产企业正在为同一件事忙乎着:提价和申报人才维权。占全国领带产量80%、世界总产量33%的嵊州领带生产企业屡受互相压价、无钱可赚之苦,此次集体提价已是第二次。

  提价的喧嚣中,有一些声音特别清醒。浙江丹鲁依服饰有限公司的老总袁小平告诉我,嵊州领带一直处于价格链的低端,只赚点“加工费”。企业如果再不修炼“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可能这点“加工钱”都会被别人“抢去”。

  一年之后也就是今年的3月,我又到嵊州采访,意外地发现巴贝集团10多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近一半车间生产的不是领带,而是高档的真丝色织大提花床上用品面料,主要供给国内十大名牌床品企业和欧美市场。“丹鲁依”、“雅士林”等领带企业涉足服装业,“仟代”做起了马夹、飘带、燕尾服……巴贝集团的高层告诉我,如果他们用新纤维代替全真丝面料的技术关能够攻破,进入家纺业的成本就能降下来,市场将更为宽广。

  在变中扬长补短,在变中强筋壮骨,浙江人总有一种居安思危、不满足、不退却、坚持到底的精神。我常常在想,这就是浙江的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0003 变之魅 本报记者 吴妙丽 2007-6-4 48256F32002924A6482572ED00347E9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