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明星 万一) 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点亮了近期的荧屏——反映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生活的《恰同学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期间,以5.26%的收视率摘走央视电视剧的收视桂冠。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为主线,展现了他受到良师杨昌济、徐特立、孔昭绶的熏陶,修身立志、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上下求索精神。
但是,这么一段近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如何能拨动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弦呢?
“看这部电视剧,我一点都没有觉得这段历史离我很远,相反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串联,让我觉得很亲切和理解。”北京十四中高二学生罗陈宇说。
长期以来,描述伟人与领袖的影视艺术作品,一般采取仰视的角度,形象高大而完美。而在《恰同学少年》中,青年毛泽东不是“完人”,他也有学业偏科和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等缺点,但他从不掩饰自己,而且知过能改。
从观众评论和社会反响看,以平民视角还原伟人,在历史的厚度中把握现实脉搏,《恰同学少年》刻画出的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青年毛泽东形象,是这部戏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长沙市明德中学学生李沐蕾说:“在妈妈的描述中,毛泽东就是神。而在这部戏里,毛泽东却为了上学而与父亲吵架。我也和我家人吵过架,所以我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原来伟人也是会和家人吵架的!而我也认识到,毛泽东和父亲吵架是为了读书,而我吵架是为了上网,我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导演龚若飞说,此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纯朴少年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的青年的成长过程把握得很到位,令人信服。它告诉今天的年轻一代:伟人并非天才,只要你这样做,同样也可以走上成功之路。
事实上,电视剧取名《恰同学少年》,既是一句亲切的呼唤,也是“没有距离”的时空对应。电视剧将真实的青年毛泽东还原于世人面前,没有说教,让人倍感真实,极易联想起自己“恰同学少年”的人生经历,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催人奋进。
许多观众同时指出,《恰同学少年》之所以好看,并不是仅仅因为其有传神的人物创作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真正打动人的是一个个俊男靓女的背后激情飞扬的理想与倔强坚毅的性格,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精神。
导演龚若飞告诉记者,《恰同学少年》通过艺术创新努力做到剧中人与现代人的默契和交融,使“振兴中华”的主题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当代年轻人的血液之中。社会反响证明,电视剧有效地将领袖人物的励志情怀、蓬勃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每一个观众,这对当今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爱国爱民思想的树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南、江苏、湖北、江西、北京的网民,纷纷在网上开辟了观后论坛,不少热帖点击率一路攀升。新华网网友“侠骨丹心”说:“(剧中)这些人,放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有激励作用。那群优秀的年轻人,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乐情怀,他们的身上铸写着中华民族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