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时尚的年代
· 黄指印灰指印
· 儿童节的礼物
· 铁匠的故事
· 奶奶家的黄瓜花
· 笑迎“六·一”
· 远去的童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铁匠的故事
■蒋 平
  七岁那年,随父亲到乡下度假时,我在村里的一家铁匠铺,认识了两名打铁匠,一个姓张,一个姓李。

  张师傅生得牛高马大,抡一把30斤重的大铁锤,舞得呼呼生风。而李师傅比他矮一个头,脚还有点跛,使一把小张师傅一半的锤头,动作也远不如张师傅的潇洒有力。每一回经过铁匠铺时,我都要认真地看他们如拉小提琴般将炉火炼得通红,看他们手执铁钳从炉膛里抽出烧得通红的铁条,然后在红色褪尽之前车轮战般趁热打铁。随着几十声“叮当、叮当”的声音划过,家里常用的门钉、榔头、镰刀、斧头就从他们的锤下诞生了。

  张师傅性格活泼开朗,嘴里总有讲不完的笑话和故事,李师傅则显得沉默寡言。所以,在我们心目中,张师傅的每一样优点都成了我崇拜的偶像,我崇拜的不仅是他高大英俊的个头、妙语连珠的口舌和浑身的力气,还有他那精准的锤法。要知道在那样短促的时间内将铁条砸成理想的形状,还要招招奇准,确非一两日能够修炼得了的功夫。相形之下,那个李师傅就有点跟风,而且使那样小的铁锤,像一个慵懒的弱者。

  到了岁尾年头,村里照例要请有名望的人聚餐。席间,我见到李师傅被村里的长辈们拉着成为座上宾,而我的偶像张师傅却被安排跟后生辈们坐一席。用餐完毕后李师傅手里提满了大包小包,而张师傅呢,则只有为李师傅提包的份。那天,我第一次发现,矮个头的李师傅在人们眼里,却比高个头的张师傅还要高大。

  我心里很纳闷,也有些愤愤不平。暗中问父亲,父亲就给我讲起了两个打铁匠的故事,与我理解的截然相反。父亲告诉说:“那个使小锤的李师傅才是真正的师傅,他是用小锤敲定打击的地方,使大锤的学徒只是按师傅的意图打铁。”随后我又得知了李师傅的身世:自小得了小儿麻痹症,铁匠父亲想送他去学轻松一点的木匠和弹花匠,但师傅们一见他那跛腿,纷纷摇头不肯收人,并且还嘲笑他。李师傅没有屈从于命运,他下决心跟父亲学打铁,并且四处求师,克服凡人无法想像的苦难,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磨砺,终于打出了一手远近闻名的好铁。如今的李师傅不仅手艺精湛,而且桃李满天下,年轻的张师傅,就是他多个学徒中的一位。父亲给矮个头李师傅的人生作了一个总结,那就是“仰首做人,低头做事”。

  父亲的话让我一下子陡增了对李师傅的敬意,要知道他是我崇拜的张师傅的师傅,可想而知他的手艺与为人有多么的高深!打那以后,“使小锤的”便成了我生活里顶头上司和师傅的代名词。

  世易时移,现在很少见着打铁匠了,也鲜有机会研究“小锤与大锤”之间的区别与法度。前年回乡再经过那家铁匠铺时,发现店面已换作了小卖部,听说李师傅两年前作了古,张师傅也早已改行不再打铁。但铁匠铺里“丁当”作响的音乐一直在我心里永远飘逸;特别是“仰首做人,低头做事”的矮个李师傅表现出的“人不可貌相”的人生哲理,一直久久地影响着我后来的思想和人生。

  [作者简介]蒋平,上世纪70年代生,湖南永州人。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十余载,有多篇被《读者》、《青年文摘》等转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铁匠的故事 ■蒋 平 2007-6-1 48256F32002924A6482572E80029BEBF;浙江日报000152007-06-01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