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生命给了讲台的人
· “流水化”相亲
如何破“成功率”瓶颈
· 小学生破解人行道难题
· 阿婆挑担散步找感觉
· 山村女孩带“母”出嫁
· 两个家庭四个盲人
依然光明人生
· 在法国参加“欢送宴”
· 同学表情让他闹休学
· “格桑花”吐芳浙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格桑花”吐芳浙江
■本报记者 吴妙丽 沈建波 通讯员 汤燕萍
  近日,海盐县武原中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三个特别的身影,他们有些腼腆、羞涩,脸上有着明显的“高原红”。他们是来自青海省称多县的三位藏族教师索南巴久、索南普措、扎西巴久,将在武原中学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免费培训。

  称多县地处青海省西南部,当地平均海拔4500米,是一个省级贫困县。三位老师能与武原中学结缘,这其中有一段感人的佳话。

  缘起“格桑花”

  事实上,三位藏族老师此次来武原中学的所有费用包括来回行程、吃、住以及培训等,都是一个名为格桑花的西部助学网站资助的。

  这个网站的成立有个动人的故事。安徽的洪波和上海的刘祎,两个同样痴迷于旅行、钟爱雪域高原的女子偶遇于西藏的旅途中,又同样为当地贫困儿童在生活上、求学上的艰难所震惊,便很有点愚公移山精神地展开了援助西部贫困儿童的计划。2005年初,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以下简称 “格桑花”)开通,逐渐聚集起全国各地志愿帮助西部孩子的网友,成为全国闻名的民间公益性组织。

  格桑花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丽、最吉祥、生命力最顽强的花。在志愿者心目中,西部的那些贫困孩子就像格桑花一样。

  义工”二传手“

  三位老师结缘海盐,既得益于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开展的西部教师培训计划,更与武原中学语文老师史勋伦的一段西部支教经历有关。

  史勋伦是去年6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关注“格桑花”的。得知“格桑花”在组织西部支教并紧缺一位语文老师后,马上报了名,支教地点就在青海玉树州的称多县。利用暑假时间,史勋伦和来自华师大、上海交大等地的其他义工对那里的小学老师进行培训。

  支教期间的见闻让史勋伦震惊。“有的所谓学校就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泥屋,甚至连窗户都没有。有的学校就设在帐篷内,学生连课桌椅都没有。我们的医疗队给孩子们体检发现,有90%的孩子营养不良。”

  而西部教师对新知识的渴求也令史勋伦难忘。在他抵达称多县的第二天晚上,一拨来自三百多公里外的曲麻莱县教师上门拜访。他们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要听的内容听完,要问的问题问完,并力邀支教老师到曲麻莱去,为他们做更多的讲座。

  今年4月,史勋伦与朋友们发动师生为青海地区的贫困学生捐助了800多件衣物、150余册书籍。为了能让西部老师接受东部先进的教学经验,今年“格桑花”开展了选拔西部教师到东部学校开展业务培训的活动。史勋伦得知情况后,与武原中学领导进行了沟通,并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学校还专门挑选了三位优秀教师对西部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黎雪荣心愿

  今天是26岁的索南巴久到海盐武原中学培训的第10天。

  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早上8∶00至8∶45早自习,9∶00至12∶45上课,12∶45至14∶30午休;15∶00至17∶45下午课,晚自习。备课、听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学习班主任管理,学习讲课的方法和理念……

  “能有这样的培训机会我很珍惜。”索南巴久是称多县扎多镇中心寄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格桑花”的一名义工,在称多县负责100多名受助学生的捐赠物资的收集、发放和组织回信。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到东部来,这边老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视野开阔、学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索南巴久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是牧区,那边老师受到普遍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家长见了老师都是要脱帽的。家乡的同事来电说,此刻扎多镇还在飘雪。索南巴久脑海里满是学生熟悉的身影:有一个女生每天5点就要起床拾一筐牛粪卖钱,然后再去上学;有的学生到了三年级,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说……

  “让西部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读懂世界。”索南巴久告诉记者,这就是他的教育梦想。

  索南巴久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文名字:黎雪荣。“我要做雪域高原最光荣的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格桑花”吐芳浙江 ■本报记者 吴妙丽 沈建波 通讯员 汤燕萍 2007-5-31 48256F32002924A6482572E1004E4FC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