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5月27日电 (记者 曹曙光) 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乐清市着力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扶贫,尤其是先富起来的农民自愿帮助其他农民致富,使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乐清市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市现有117万多人口。改革开放以来,乐清农民依靠党的好政策,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乐清市有大小2万多家民营企业,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79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322元。
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乐清市委、市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31个乡镇中,还有13个乡镇经济欠发达,涉及251个行政村,63244户,22万多农民。这些农民的年纯收入虽然大多略高于全国3587元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所以这些农民相对贫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贫富差距不能靠强迫命令,而要靠政策倾斜和政策引导。乐清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每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增量部分,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相当大的部分用于扶持经济欠发达乡镇。二是建立工商企业反哺农业机制。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同时,鼓励各个金融机构扩大新增贷款投入农业生产的比例。三是建立先富起来的人回报家乡和农业的机制。2003年,乐清市建立了首个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目前已募集资金2.7亿元。2005年始,乐清市把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慈善总会可用资金的60%,重点用于欠发达乡镇的一个重点项目、十项贫困村公益事业、百户大病救助、千名贫困户慰问、万人脱贫帮扶活动。
乐清市近年来积极引导高山深山地区、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等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农民下山进城,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城镇和中心村。几年来,全市共有51个村的5900多户、21400多人实施了整体移民,迁移到中心村、中心镇的村民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但是,由于乐清市农民人均不足3分地,所以整体移民的空间非常有限。为此,乐清市由整体移民向农民自愿分散移民转变,市里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下山移民点的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尽量降低下山移民的安居成本,解决好“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住得安”的问题。近年来,全市已有112户、500多人实施了分散移民。
乐清市农村人多地少,尽管乐清市的各类工商企业很多,并且长期吸纳外地务工人员几十万人,但是本地仍有相当多的农民就业困难。就业环境逼着农民走出去谋生计,目前乐清市有近6000人长期在外从事农业生产,在外建立的农业基地达47万亩,年产值达10.8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乐清本地农业。这些项目的50%以上由乐清市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农户负责经营,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