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夏武祥) 这是一堂很特殊的课:讲台上主讲的是一位只读过一年半书的农村妇女,班里一个学生的妈妈。她讲述了如何靠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坐汽车、乘火车,一路问讯才到学校;讲述了丈夫去世后,她独自一人靠打工来赡养长辈供孩子读书的艰辛;讲述了一个普通妈妈的希望……这堂课只有短短七八分钟,学生们的双眼却早已湿润。
从2004年开始,衢州学院(筹)数理系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听三四次这样的思想道德课,上课的方式也因时因地而异,有时是三五人围坐在草坪上聊天,有时是在宿舍里拉家常,有时是直接上讲台“开课”。
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哪怕再困难,父母也不会“苦”着孩子。一位女生的家长在上课时说:“我们是农民,每年农忙,我们忙不过来,但我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更不会让她下田,只希望她好好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不知内情”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得贪玩,成绩下降。学校老师说:“我们请学生家长来讲课,就是想让这些刚刚成人的大学生懂得负起人生的责任,好好读书,早日成才,回报父母。”
05数学系2班的陈丹华同学说:“听了同学妈妈的讲话,想想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我脸红了。”这以后,他每天早上6时就起床,7时上早自修。班主任王角凤老师说:“现在班里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