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间。然而,在湖州交通史上,最近四年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四年,是湖州交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四年,是湖州交通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四年,是湖州交通史上值得标记、永载史册的四年,是湖州交通人为之骄傲、引以自豪的四年。
服务率先崛起
湖州交通建设驶上快车道
自2003年至2006年的四年间,湖州交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方针,驶上了优质快速发展的轨道。四年间,湖州交通强势崛起,交通面貌沧海巨变,交通条件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跃升到基本适应,迈向了适度超前。四年间,交通为湖州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增添了强劲引擎,提供了强大支撑。
“湖州到,汽车跳”、“大堵三六九,小堵天天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10多年前湖州的真实写照。尽管从1998年起,湖州交通的建设力度有所加大,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交通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因建设资金紧缺等种种原因,湖州交通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有路路难行,有水水不通”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
近几年来,湖州人痛下决心,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决战,掀起了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热潮,迈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交通被摆上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频繁下工地、走一线,开展交通工作调研。该市交通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了“十五”后三年的工程建设计划,编制了“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立了重点工程领导分工负责制。各参建单位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认真按照建设计划和发展规划,紧锣密鼓抓前期,只争朝夕推在建。
一个个项目破土动工,一项项工程按时交工。在美丽富饶的湖州大地上,处处可见交通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时时可闻工地一线传来的令人振奋的消息。四年间,湖州交通先后启动和续建了31个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133.7亿元,大大超过建国后50余年的投资总和,其中20个项目顺利完工,公路总里程从3446公里增加到5066公里,四级以上航道占航道总里程的比例从9.5%提高到21.4%。跨越式发展一步步付诸实践,纸上的蓝图一个个变成现实,湖州交通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高速公路强势推进。2003年7月,湖州首条、浙江省第二条直通上海的高速大通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一期工程铲起了第一锹土。随后,该项目二期和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安城至泗安段土建工程也相继开工。几年间,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交通建设者的艰苦拼搏下,5项高速公路新建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10月,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一、二期工程同时竣工,交付使用。继2002年底杭宁高速公路湖州段建成之后,湖州又一条对外大通道开通了,湖州到上海的时空距离从原先的2.5小时一下子缩短到了1小时。信息流、资金流、资源流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上涌动、集散,湖州的投资环境随之明显改善,湖州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年底,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安城至泗安段三项工程也将建成通车,湖州直通上海的第二条高速大动脉又将打通,届时,所辖县区全部通高速的目标也将成为现实,湖州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5公里,密度达到4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后,随着高速公路的持续建设,到2010年,湖州境内将有“两纵两横”四条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北,全面形成科学合理的“井”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干线畅通工程破难而进。损坏的路面要改造,过窄的路幅要拓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也对公路网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四年,湖州境内的国、省道和重要县道迎来了集中建设的高峰期。104国道、318国道、09省道、湖织公路等19项新改建工程先后展开。时间紧、项目多、任务重、困难大,湖州的交通建设者们不惧压力,不畏艰难,负重奋进,迎难而上,大力发扬“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节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精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破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有力地确保了14个项目的如期完成。与之相应,湖州的干线公路状况不断好转,等级逐步上升,条件渐趋完善。到2006年底,该市公路的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100%,中心城市通达周边大中城市的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一级标准,连接市、县、区首位镇及县区首位镇通达所属主要乡镇的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特别是104国道、318国道和西塞路改建工程的完成,不仅彻底解决了湖州中心城区东、南、西三个方向出入口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湖州中心城市的形象,拉大了城市框架,为以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拓展了空间。今年下半年,湖州的环渚龙溪互通立交工程也将建成,届时,湖州中心城区的北大门将完全洞开,城乡居民再也不用为进出市区而烦心。
水运强市工程提速推进。湖州是著名的水乡,水运业自古以来就异常繁荣。到了本世纪,随着内河运量的激增,湖州的航道骤然“吃紧”,通航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昔日发达的水运业遇到了严峻的新挑战。面对困境,湖州人化挑战为机遇,开河、移堤、掘泥、疏航……交通全面拉开了航道建设的大幕。四年中,湖嘉申航道湖州段、杭湖锡航道湖州段等4项水运强市工程接连上马,2项工程按时圆满完成。2004年4月,全国内河航道首批“四自”项目之一的妙湖线航道改造工程启动建设,2006年9月建成通航,开始营运,成功开辟了全国内河航道征收船舶通行费的先例。2004年12月,交通部内河水运建设精品示范工程依托项目、浙江省内河首条按三级标准建设的湖嘉申航道湖州段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08年,在这条航道上行驶的千吨级船舶可畅行无阻。传统的湖州水运业正在焕发青春,迸发新的活力。
乡村康庄工程惠泽万家。2005年底,湖州的农民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幸福的人群之一。因为这一年,标准的公路修到了家门口,锃亮的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收购农产品的货车停到了家门口……这一切,均来自于2003年启动实施的乡村康庄工程。那年,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浙江省在广大农村全面启动建设乡村康庄工程。湖州人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万众一心,四方合力,仅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1200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使该市1065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或柏油路,提前两年实现了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两个100%的目标。此间,该市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全面推开。到2006年底,共开通城乡公交班线384条,新建港湾式停靠站175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的目标。从此,百万湖州农民永远告别了出行难的历史。遍地农家乐,红火山村游,连昔日锁在深山运不出的农村土特产,如今也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湖州广大农村群众的致富路更加宽阔,前景更加光明。
绿色通道工程高歌凯奏。“畅、洁、绿、美”,湖州交通在阔步奋进的时候,对公路、航道的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样抓得很紧。建一条路、绿一条线,改造一条航道、优化两岸景观,让公路、航道为旖旎的湖州风光添色增彩,是湖州全体交通建设者的共同心愿和不懈追求。四年来,他们自觉提高标准,主动增加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里程,共为1033公里的公路、航道披上了盛装丽服,所完成的绿化工程目标任务远远超过了省交通厅和湖州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和。其中,104国道湖州段等4条公路路段和京杭运河湖州段等2条航道在交通部和全省文明创建工作评比中跨入了先进行列。车在画中走,船在镜中游,如今行在湖州,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的不只有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那路旁的红花绿叶、青松翠柏,舟边的清水碧波、垂柳飞芦,也同样使人赏心悦目、遐想连翩。
货运物流蓬勃发展。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区位,以及日臻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全市的道路货运物流这几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来新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湖州道路货运经营业户已发展到11076家,货运车辆保有量1.5万辆,在册货运从业人员1.61万人,道路货运站场年吞吐量45万吨。同时,经过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的专项整治,道路货运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目前,湖州正在大力推进“2152”货运物流发展计划。“2”是培育两个物流中心,即建设占地面积约200亩的第一家公用型货运有形市场,在申苏浙皖高速和杭宁高速的交汇点建立高速货运中转站场。“1”是构筑一个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即构建湖州第一个公用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5”是建立五个货运配送中转站,即建立湖州市吴兴区货运中心,南浔区货运中心,长兴县货运中心,安吉县货运中心,德清县货运中心。“2”是建立两个货运网络,即建立城市货运配送网络,建立农村货运配送网络。
城际轨道美景在望。从湖州出发,只要平时一顿饭的功夫就出现在杭州武林广场;或者从湖州出发,一场电影都没放完的时间就到了200多公里外的南京夫子庙。这绝不是天方夜谭。备受关注的杭湖宁城际轨道,经过这几年的积极酝酿和筹备,力争今年内动工,预计2010年建成运营,设计时速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这一铁路客运专线全长约251公里,其中有83公里途经湖州。城际轨道作为一种新型交通运行方式,具有输送能力大、快速准时、全天候、节省能源和土地、污染少的特点,并设置公交式站台。杭湖宁城际轨道是湖州“十一五”规划中“三线一枢纽”工程之一的重中之重项目,将与湖嘉(乍)沪铁路、湖苏沪城际轨道和新湖州站综合枢纽一起,构建起湖州通达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城际轨道网络。省有关专家预测,这条城际轨道至少可以拉动沿线地区GDP提高2个百分点,带动附近地块迅速升温。对湖州来说,无疑使交通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加快了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步伐。
(许庆明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