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怀安县采访发现,这个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仍在收取各种费用,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的“死角”,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甚至存在着农民家长靠卖血来支付孩子上学费用的现象。
收取的费用五花八门
在头百户镇上王庄村,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本村港爱光彩希望小学上二年级。3月份开学的时候,学校让交了147元费用,一个月前又交了26元教材费。不久前,学校又要走了60元钱,告知她是下个学期的书费。
刘家口村一位姓霍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在旧怀安小学上一年级,去年腊月,学校提前预收了今年学费173元,前几天又收了68元,后来退回来50元,还交过15元的保险费;上个学期,学校还收过18元试卷费。
记者了解到,在怀安县一些村镇,即使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也仍然要交不少费用。上王庄村村民王永清的爱人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镇小学上5年级,是“两免一补”对象,但学校仅仅给免了书费44元。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因为学校收费没有任何收据,所以他们都不清楚学校收钱是干什么用的。
国家补助款哪里去了
国家政策规定,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不仅免除学杂费、免费发放书本,国家还给予部分学生一定生活补助。但记者在头百户镇采访发现,许多贫困学生并未享受到补助政策。
据怀安县教育局介绍,按规定,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学期为300元,小学每生每学期为200元,这笔钱由教育主管部门发给学校,再由学校发给学生。2006年底上级给怀安县拨付了11万元,作为今年上学期全县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款,其中分配到头百户镇中心学校1万元,用于补助初中生30名,小学生5人。
在头百户镇中心学校,记者看到了该校初二年级的2007年春“两免一补”申请表。这张表上记录的“事实”是,每个受补助的学生已领取了300元,学校也签了“同意”的审核意见,落款时间是4月2日。
但实际情况是,这笔钱仍在学校的手里。头百户镇中心学校校长胡全解释说,1万元钱从教育局拨付到学校后,由于只注明是“经费”两字,因此学校不知道是寄宿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因此一直没有发给学生。
“卖血供学”竟成常态
该免的费用仍在收取,国家的补助被扣留,对一个普遍贫困的地区来说,孩子上学费用就成了沉重的负担。记者在头百户镇采访发现,从2005年开始,因为正常收入有限,当地不少农民以“卖血”救急。许多卖血者说,为的是给上学的孩子“挣个饭钱”。
在马排子沟,记者见到村民侯河花,她刚刚卖血回来,因为头晕躺在炕上休息。她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因为70多岁的公婆尚在,所以两口子不能外出打工。“老大上初中要住校,一个人一年就要花两三千元。全家收入就指望10多亩地和10来只羊,掰着指头花都不够。为了给孩子挣个饭钱,我就想到了卖血。”侯河花说,她今年已经去怀安血浆站卖了10多次血,去年冬天也卖了10多次。丈夫干活累,不敢多卖,但也卖了六七次。
记者随机走访了上王庄、刘家口村、马排子沟村和旧怀安村约30户有孩子上学的农民,只有3户说自己没卖过血。村民说,没孩子上学的人家,除了急需要用钱的,一般很少出去卖血。如果家里再摊上个上高中或大学的,卖血会更频繁。
被采访的村民说,卖一次血能拿100元,10次就是1000元,算是不小的“收入”。上王庄有700多口人,王美太说,就他所知,村里经常卖血的就有80多人。
新华社记者 程双庆 李俊义
(据新华社石家庄5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