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PDF 版
· 走进南湖 共创辉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5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进南湖 共创辉煌
——写在第五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举办之际
  走进南湖 共创辉煌

  ——写在第五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举办之际

  南湖区是浙江省嘉兴市市辖区,嘉兴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嘉兴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湖区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各90公里。现辖大桥、新丰、余新、凤桥、七星5个镇和建设、新兴、新嘉、南湖、解放、城南、东栅7个街道,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走进南湖:红色第一区

  南湖是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是嘉兴最夺目的城市名片。南湖之畔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因此,拥有7000年深厚文化底蕴积淀出来的南湖是南湖区人民的骄傲。

  南湖区作为嘉兴市的主城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和革命圣地的美誉,文化和人文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开展红船精神大讨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正成为全区人民和衷共济兴南湖、齐心协力建小康的精神动力;通过征集、创作和传唱《南湖之歌》,全区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加快了建设“红色南湖、活力南湖、和谐南湖、人文南湖和生态南湖”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弘扬红船精神,唱响南湖之歌,充分展现了红色第一区的新形象。

  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24亿元(财政口径,下同)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3%;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2002年增长1倍;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2亿元,年均增长31.4%;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年均增长28.9%;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9元,比2002年增长5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2元,比2002年增长64.8%。

  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四年累计新批外资投资企业209家,合同利用外资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南湖区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在GDP增加值中的比重从四年前的12.8:43.2:44.0调整为7.6:49.3:43.0,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39家,是2002年的3倍。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速超过30%。

  南湖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通江达海的航运,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水路,使南湖区成为浙北的交通枢纽。沪杭、乍嘉苏等3条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南湖区全境,1小时交通圈内有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3大空港和嘉兴港、上海港、大小洋山港等3大海港。便捷的交通优势、繁华的都市依托,使南湖区拥有长三角都市群在金融、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具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

  南湖区正以开放姿态、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招商氛围,着力打造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上风 上水 上善 上品的南湖新区

  走进南湖新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嘉兴东南新城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这里,一个秀美的生态宜居新城区已悄然而起;这里,凝聚着50万南湖儿女的美好憧憬;这里,倾注着360万嘉兴人民的关切目光;这里,期待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曾几何时,古老的勤俭路、建国路是嘉兴这座城市的骄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中山路为标志,嘉兴市区首次跨越古运河向西挺进,嘉兴市区迅速扩大,古老的嘉兴城从“勤俭路时代”走向“中山路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南湖大桥、中环路全线通车,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报业中心、南湖市民广场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陆续建成。短短的20余年,嘉兴中心城区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结构、形态呈现了全新的局面。如今,嘉兴早已突破了东南方向的铁路门槛限制,正向东南发展并已经进入了快速轨道,一个“上风、上水、上善、上品”的东南新城正在崛起,一个新型的城市中心也正在形成,嘉兴城市再次由“中山路时代”迈向了“南湖时代”。

  南湖新区规划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第一期开发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南湖区行政中心及公建配套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附属设施,商贸、商住、休闲娱乐设施;第二期开发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以商贸、教育科技项目为主体,兼容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及特色产业。

  近年来,随着嘉兴网络型大城市空间格局的确定,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进南移”的发展战略,实施了市政府迁移,区政府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大剧院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确立了东南副中心为嘉兴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东南新城就承担起了嘉兴城市三产经济和集中展示嘉兴城市现代化的重任。“在过去的五年里,南湖新区建设循序渐进,已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通过未来5~10年的建设,南湖新区将逐步成为嘉兴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嘉兴市区最有人气、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商业地位上有可能超过嘉兴老商业中心,对嘉兴城市空间的影响力将是独一无二的。”

  嘉兴的城市建设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个全新的南湖新区正在新鲜出炉。目前,南湖新区正在建设的十大商贸项目有中港商贸城、中港娱乐城、中港大酒店、国际电气城、烟草配送中心、南溪农贸市场、协和商务广场、嘉兴美食广场、汽配城、南溪商务楼。十大精品小区包括格林小镇三期、澳洲花园三期、康桥花园、水榭花都、新世纪公寓、当代华府、广宜文苑、远洋花园、中建花园、格兰云天。 十大配套功能项目有南溪农贸市场、北师大附中、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区消防大队、区人武部、邮政支局、区事业服务中心、城东中学扩建、维也纳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

  南湖新区把2007年确立为“大建设,大转变”的重要之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将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中心,突出项目推进和项目投入两大重点,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发展瓶颈,营造新形势,营造新人气,营造新亮点,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活力新区,魅力新区,生态新区”。

  蓬勃兴起的嘉兴工业园区

  嘉兴工业园区于2002年3月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于2006年4月17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为浙江省省级开发区,是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工业园区位于嘉兴城市的东南片,是南湖区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的重点区域,也是南湖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配套设施、一流的服务环境,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

  嘉兴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东出口处为中心,分东、西、南三区并行发展。其中东、西两区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已落户企业2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40余家,累计完成合同外资5亿美元,到位外资1.2亿美元,区外内资35亿元,工业投入50亿元。以中华集团、卫星集团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敏惠汽配、明新皮业为龙头的汽配产业;以正泰电缆、越兴电气、加西贝拉为龙头的机械电气产业;以天通控股、美嘉电子为龙头的通讯电子产业;以美嘉家纺、罗卡芙家纺、龙腾化纤为龙头的纺织化纤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59.9亿元,同比增长30%;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45%;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45%。南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作为嘉兴工业园区的预留发展用地,目前该区的道路主框架工程已基本完成,水、电、排污管网等配套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嘉兴工业园区配套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一流商务环境。总用地738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中国长三角·嘉兴总部商务花园是企业的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已有30个知名企业集团签约加盟意向,2007年计划开工总部大厦20个,总部商务花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环南路上新的税源增长点和标志性建筑。

  嘉兴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完善,对在园区投资落户的项目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招商部和服务部工作人员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委托的所有相关事务实行全程跟踪办理。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将服务工作做到实处,为外商投资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为外商的工作、生活提供最大便利。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留人”,努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护商”的投资环境。此外,区工商、税务、银行、公安、物价、海关、社保等部门都设立办事窗口,建立办证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

  2007年是嘉兴工业园区与南湖(亚太)工业区二区整合后的第一年,二区整合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实力更加强劲。

  高新技术的转化高地:嘉兴科技城

  2003年,嘉兴市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要求,以引进清华大学为契机,作出在南湖区兴建嘉兴科技城的重要决策。

  嘉兴科技城北靠中环南路,东邻沪杭高速出口处,南接规划中嘉兴客运中心(高速公路、城际轻轨、高速铁路的枢纽站),西连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政治文化中心,是嘉兴城市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由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整体战略策划,目标成为长三角地区科研原创、人才集聚、高新技术快速转化的高地。嘉兴科技城规划建设技术研发区、科技创业区、教育培训区、生活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块,定位八大功能: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信息平台、国际合作、风险投资、专家社区。

  嘉兴科技城先与清华、后与中科院、再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短短三年时间,迅速形成了高端科研机构成功集聚、产业化基地蓬勃成长的“双核六园”格局。

  “双核”即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正厅级事业单位,也是清华大学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的唯一一所研究院。研究院面向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五大发展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三大功能建设。

  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嘉兴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平台,首批签约引进了上海微系统所、广州化学所等8家中科院研究所在嘉兴科技城内建立工程中心。中科院嘉兴中心重点在IT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应用性工程研究和项目产业化。

  “六园”即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孵化园、国际园。

  软件园,规划建设“嘉兴软件园”,主要发展出口和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产业。目前已吸引了晟峰软件、日本计算机研究所、宽文(Broad Text)、Microsoft、上海IC设计创业中心等项目入驻。

  通讯园,从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积极为用户提供无线终端平台方案,发展高端、中高端及低端一系列的完整的产品线。占地200亩、月产量将达到100万台手机的闻泰通讯项目已开始建设。

  芯片园,发展集成电路晶元制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与制造等相关的IC产业。一期投资总额2480万美元的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已经启动。

  生物园,建立生物医学及遗传工程开放实验平台,由著名生物医学科研机构入驻,共建生物高技术企业并推动产业化,开展生物学中高端人才培训,规划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全日制学校。

  孵化园,作为科技孵化器和人才培训基地,一期建设5万平方米科研、办公、中试、培训的创业中心即将完成,用于入驻机构创业孵化和专业培训等。从事数控机床、电机、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华岭机电项目已先期入驻开展研制。

  国际园,作为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有关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技术项目在中国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基地,并成为这些国家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在中国实现转化的重要国际中介服务中心。2005年12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签约成立,2006年9月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签订合作备忘录。

  可以展望:随着“双核六园”事业的快速发展,嘉兴科技城将一步发挥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及产品的重要研发基地、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园和风险创业投资乐园。

  2007年5月22日,嘉兴软件园隆重奠基。嘉兴软件园由上海晟峰集团联合浙江兴科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落户于嘉兴科技城内,致力于软件外包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引进、孵化和服务。同时也引进相关的风险投资、技术咨询及中介、IT人才培训等企业。园区规划面积233亩。与此同时,“南湖之春”首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论坛在嘉兴博雅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著名IT培训机构专家和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和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以“人才培训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为主题,就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特点及未来趋势、应对国际产业分工形势下的国内培训模式探讨、关于国际软件外包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内外对于人才需求的差异和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现状及发展远景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本次论坛上,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领导、浙江省信息产业厅领导、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中心领导和嘉兴科技城领导共同为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中心嘉兴基地揭牌,并举行中国软件人才网开通仪式。

  在本届南湖之春大型经贸活动中,嘉兴科技城还将举行浙江省通讯产业(嘉兴)基地奠基典礼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浙江省通讯产业(嘉兴)基地的落成,将吸引更多的手机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引入更多的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势必将成为打造3G时代长三角全新手机产业链的发动机,也有利于未来长三角手机产业链的重心转移到浙江、转移到嘉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走进南湖 共创辉煌 2007-5-25 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2;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3;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7;浙江日报000162007-05-25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