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胡锦涛同萨科齐通电话
· 嘉兴接轨上海力推产业大融合
· 省政协成立艺术团
·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二次会议
· 看我露一手
· 吕祖善会见西门子客人
· 家门口的“免费大学”
· 证券公司要依法经营
加强投资者教育
· “农民新文化运动讲习所”开讲
· 编辑倾听农民意见
· 致公党浙江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兴接轨上海力推产业大融合
吸引四千五百家长三角地区企业落户,注册资本达七十亿元
  本报讯 (记者 沈建波) 把一个种水稻的农业村,变成国际性铰链生产基地,用了不到10年时间——这样艰难的蜕变,平湖市全塘镇穗轮村村民却做到了。靠近上海金山的穗轮村,借力上海的企业、人才和外国商会驻沪机构,办起88家铰链生产企业,年出口销售超过6亿元,出口产值占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建筑五金铰链产业基地。

  发生在浙北平原上的这一变化,令人惊叹长三角一体化迸发出的不绝活力。2003年以来,嘉兴市把“接轨上海扩大开放”作为发展战略之首,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依托上海市场优势,集聚发展产业。目前,全市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注册企业近4500家,注册资本达70亿元,其中来自上海的企业达1000家,有力促进了嘉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嘉兴以项目接轨为突破口,加快与上海支柱产业的配套协作,重点引进对当地产业有升级和拉动作用的项目,把上海的产业链延伸到嘉兴。仅去年,全市针对上海举行各类洽谈会、推介会、对接会等招商活动近50次,从长三角新引进企业719家,达成科技项目166个。依托海宁经编特色产业,浙江宏达公司与上海企业合作,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技术,生产轿车装饰布,去年销售收入一亿多元。平湖从上海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屹丰铸工公司,年产8万吨高强度汽车模具铸件。这两家企业,都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汽车公司提供配套。目前,通过主动承接上海在产业上的辐射,嘉兴已培育形成了电子、光机电、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

  产业趋同,并不代表产品相同。嘉兴立足自身优势,致力错位发展。在政府引导下,企业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纷纷与具有技术、品牌、市场优势的上海企业进行联合和嫁接,目前全市有18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合作关系。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和错位竞争,促使嘉兴的一批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提升,木业、服装、皮革、化纤、丝织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年销售额,连续多年在50亿至100亿元以上,并逐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产业甘当配角,产品争当名角。”嘉兴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靠自主创新打造一批名牌精品,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等30余家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引进各类人才4万多名。全市90多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完成研发项目2200多项,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去年,嘉兴高新技术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一,新产品产值达444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48.9%,并有20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嘉兴接轨上海力推产业大融合 2007-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2E40046319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