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以良好作风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
· 古树下议村事
· “小百花”新版越剧《梁祝》
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 我省16位民间艺人榜上有名
· 编辑倾听农民意见
· 嘉兴接轨上海力推产业大融合
· 生活因它而精彩
· 家门口的“免费大学”
· “农民新文化运动讲习所”开讲
· “农民素质要提高,远程教育不可少”
· 帮浙企打造强势品牌
· 青田两千余群众“终身避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三农”书籍?本报和浙江科技出版社联合发起的“编辑向农民征集‘金点子’”活动昨在余杭径山村举行
编辑倾听农民意见
  本报余杭5月23日电 (记者 陈扬渲 秦军) 现在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三农”书籍?今天,由本报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发起的“编辑向农民征集‘金点子’”活动在余杭径山镇径山村举行。许多农民感叹,现在不少“三农”图书又厚又深奥,希望出版社多出些通俗易懂、用得上的好书。

  径山村是浙江日报的联系点。今天,浙江科技出版社给径山村的村民们送来了500多本有关农村政策法规、医疗卫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书籍,并派出了多位资深编辑,倾听农民兄弟的意见。编辑们的脚一跨进村委会办公室,几十名早已守候在现场的农民就围了上来。

  说起“三农”读物,村民周方林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径山村村民收入50%靠茶叶,不过大家对种茶技术都似懂非懂,像现在最热门的有机茶、无公害茶到底该怎么培育,没人清楚,实用的书也基本没有。浙江科技出版社副社长郑汉阳马上说:这是个好选题,现在新型农药层出不穷,以前的书大部分已落伍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村民盛其华说:毛笋快长成竹子时常碰到一种不知名的虫害,村民们只能用针筒给毛笋打药水,“打过药水后,虫是没了,毛竹却变黑了,加工厂也不收了。”出版社第二编辑部主任章建林接过话茬,请盛其华把虫害的照片拍来,他们正在编辑一本关于毛竹病虫害防治的图书,正好用得上。

  科技出版社最近重印了《无公害蔬菜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采用“一病一虫一图”的形式,上个月作为唯一一套全国“三农”图书入选全国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科学技术类图书。接过编辑们递过来的这套书,农民们都说好。“我们就希望这样字少一点,图多一点,能够看得懂、用得上的书!”村民章纪明说。

  农民们还要求农村政策法规类读物更贴近现实。径山村党支部书记马仁祥说:宅基地审批、“农嫁居”、山林承包权属等是现在农村的老大难,但书店里的此类图书大多照搬国家法律,最好能搞一个最新的案例分析丛书,一看就明白。

  现场气氛热烈,农民们的发言让省城来的编辑们大感意外。郑汉阳说,以前编辑出去组稿或听意见,基本上以跑机关、听专家为主。他表示,今后的“三农”图书出版要多关注茶叶、毛竹等浙江特色农产品,多采用“一病一虫一图”的形式,多讲故事、增强实用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编辑倾听农民意见 2007-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2E4005799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