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欲削外贸顺差 先教进口技能
· 电信商的“优惠”为何总像圈套
· 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 天气热了 西瓜俏了
· 沪深股市继续震荡上行
· “证券期货联姻”风生水起
· 前4月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超韩国
· “考试保健品”真有如此神奇功效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北京移动推出单向收费的消息昨天在本报“报网零距离”论坛上引起了不少读者和网友的兴趣,他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虚高的电信资费和五花八门的“套餐陷阱”——
电信商的“优惠”为何总像圈套
  本报杭州5月23日讯 (记者 苏靖) 北京移动今天推出“全球通本地被叫全免计划”,许多消费者都在问:真正的单向收费浙江什么时候才会出炉?记者今天联系了“浙江移动”和“浙江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对此都表示沉默。而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国务院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6人专家组成员郑吉昌向本报表示:无论如何,北京移动这次所推的“单向收费”是一个好的信号。电信运营商应当更充分尊重用户的意愿,电信服务业须营造公平的消费环境。

  近来,包括手机“单向收费”、“取消漫游费”等对运营商来说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尽管社会呼声日高,运营商却仍热衷于推出五花八门的所谓“准单向收费”套餐。但使用了多年的这类套餐后,消费者渐渐明白自己钻进了运营商的营销圈套。今天刚刚改版的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浙报网友会”论坛中,网友纷纷发言。

  有网友评价说:“北京移动以前收费高,现在改得好。”不少网友则把抨击对象瞄准了“套餐陷阱”:“原来到单位办套餐我们还挺喜欢,今年来办发现花头多了很多,一阵晕乎就把套餐升级了,结果实际话费反而涨了。套来套去,消费者是真被‘套’进去了”;“每次我换了套餐,实际话费都是上升,怎么回事啊?”还有网友出来揭秘:“这是极其精明的商业推销手段,运营商就是培养你用手机的习惯,时间一长在心理上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用手机的频率自然高了;你想想,现在你在家要打电话,还会特地走几个房间去找座机吗?”

  大家呼声最高的是要求打破目前的垄断局面。一位网友说,“为什么漫游费还要收,专家不是说漫游的成本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吗?我看打破垄断浙江也要走在前列。” 另一名网友则说:“尽快降低电信资费,不要拖拖拉拉了,因为这是真正的民生大问题。”

  一位在德国工作过9年的江先生告诉记者,在德国也可以办套餐,按每月交的不同固定费用收取不同资费,交的越多,单位时间话费越便宜,但他在德国的手机从未被收过被叫话费和漫游费,账单看上去一目了然。但是他在杭州每次收到手机话费账单都弄不明白。

  郑吉昌教授认为,消费者意见颇多的手机资费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垄断的市场体制。运营商不断推出名目繁多的套餐服务“创新”,针对不同消费群提供不同的资费产品,其实却暗设了一些霸王条款。这样的“产品创新”明摆着是设好圈套让用户往里钻。营销学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客户的价值,才能得到自己的价值。他认为运营商的创新应立足于企业运行机制、体制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在资费上做花样。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的两大移动运营商正在对各自的套餐进行清理。本月起,浙江移动又推出了一项“漫游通”计划,每月交一元钱,省内漫游时可享受“统一价”优惠资费,全球通用户漫游时不论拨打或接听,电话总价均为每分钟0.6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9 电信商的“优惠”为何总像圈套 2007-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2E400405DA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