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投资置业
3  4  
PDF 版
· 瑞典中国商贸城
创造浙商“走出去”的新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您想住在瑞典,全家享受终身福利吗?
您想获得走进瑞典、投资欧洲的强势平台吗?
您想抓住开拓欧洲市场的机会吗?
你想实现事业、家族双重梦想的跨越吗?

瑞典中国商贸城
创造浙商“走出去”的新模式

地产投资与商贸发展结合,创业与生活结合
  您想住在瑞典,全家享受终身福利吗?

  您想获得走进瑞典、投资欧洲的强势平台吗?

  您想抓住开拓欧洲市场的机会吗?

  你想实现事业、家族双重梦想的跨越吗?

  瑞典中国商贸城:率先采用了“1+3+3+3+3”投资模式,即一次投资包括一家瑞典国际公司、三套房产(瑞典商铺、住宅各一套、中国杭州住宅一套)、项目可同时有三个股东(最好是一至两个股东,股东多了经营时会增加少许的成本)、三个瑞典居留证(PUT)、三个家庭去欧洲居住的机会。

  这种组合式投资模式让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欧洲公司迅速开展经营,还可依托强大的商业平台,为投资者解决欧洲身份,从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获得稳定保障、长远收益及相应的免税政策。

  浙商在欧洲投资的一大亮点——

  瑞典中国商贸城

  创造浙商“走出去”的新模式

  地产投资与商贸发展结合,创业与生活结合

  中国驻瑞典大使 吕凤鼎:

  抓住机遇,利用好瑞典优势

  中国和瑞典经济互补性很强。瑞典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经济法规健全。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巨大。两国加强互利合作的基础扎实、领域众多、前景广阔。

  作为中国驻瑞典大使,我真诚希望两国企业界增加交流、扩大合作,把两国经贸关系推向新高度。尤其希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利用好瑞典在区位、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特长,争取在与瑞方的合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瑞典工贸部大臣 托马斯·厄斯特罗斯:

  中国企业在瑞可以找到无限的商机

  瑞典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了全面、有利的条件,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铁一般地证明了瑞典拥有投资和经商的绝佳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来瑞典投资的主要动因可归纳为四大因素,包括:先进的市场与物流配套服务;全球尖端的技术;成本优势;教育水平良好的人力资源。瑞典也是中国企业覆盖波罗的海地区以及北欧的有利基地。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署长

  贺瑞凯:欢迎您来瑞典投资

  我诚恳地邀请您来瑞典,亲眼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这里所蕴藏的丰富的商机,也见证中国企业在瑞典的良好发展。你会结交到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的经理人、专家、研究人员、投资者、风险投资专家和其它商业人才;您将进入一个国际化、高回报的创新之国。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北部的庞大市场、瑞典活力充沛的工业和服务业、高质量的生活、友善和平的瑞典人都是您亲目可及的瑞典魅力根源所在。

  “瑞典是一个以盛产高端品牌而著称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品牌形象最好的国家之一,欧洲人普遍认为,凡能够进入瑞典这个市场的,无论是项目还是商品都具有过硬的品质,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对瑞典中国商贸城形成了高度的认可。”2007年5月14日,瑞典中国商贸城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新一轮欧洲招商推介会,推介会负责人这样形容此次推介会的收效:“出乎意料得好!”

  凡尔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骆金星说,小商品高端化是浙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而瑞典中国商贸城,就是要让中国的小商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的至高点——瑞典来完成这一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跨越。

  身份与产权

  升级版海外创业模式

  对全球范围内的国外中国商贸城进行考察之后,骆金星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结合瑞典的法律、房产、税收、物价、文化等多方面国情的基础上,制订了瑞典中国商贸城几乎“滴水不漏”的缜密开发规划。

  确定要在瑞典开拓一个意义非凡的中瑞商贸平台后,骆金星依靠之前收购一家卡尔玛汽车配件厂时,对瑞典经济、市场、政府及相关部门所建立起来的熟识度,在当地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协助下,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包括法律、房产、税收、环保、物价等诸多方面。

  在对项目本土展开调查的同时,骆金星还详尽考察了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外中国商城。

  这个考察过程使他目睹了中国商人在外经营的屡屡受限、遇到的种种刁难,并充分感受到了华商在国外经营的艰辛,他从中总结出以下三大原因:“项目所在国对中国不友好,民间和政府排华倾向较重,的确有部分华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导致经营日用品等小商品的中国商人在海外投资颇为不顺。

  因此,在对项目进行规划的前期,除了要考虑“中国人在瑞典投资,最顾虑的是什么?最希望获得的又有哪些”之外,他还有考虑如何规避其他国外中国商贸城的短处和缺陷,让瑞典中国商贸城从项目规划开始就无懈可击。

  “瑞典这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政府高度友好,国民素质也很高,另外,在吸取其他国外中国商贸城失败、纰漏的基础上,瑞典中国商贸城从项目规划初期开始,就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解决的方案。”

  首先,瑞典中国商贸城项目能够为入住业主带来永久居住权,让业主在瑞典以主人的身份,生活工作、投资创业。而不像其他的国家的中国商贸城的业主只能获得暂时性的工作签证。瑞典中国商贸城可以帮助业主畅行欧洲,顺利展开在整个欧洲范围的经营、投资。

  其次,每个业主都拥有各自商铺的产权,商铺属于业主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这就让业主拥有了经营成本可控的重要前提,避免了其他国家商贸城的业主所面临的窘境:商铺租金上涨、经营成本提高,甚至摊位被铺主收回。

  “在拥有身份和产权之后,业主完成的是一种从房客到房主、从过客到主人的跨越,以主人的身份在当地投资经营,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业主受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会自动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破坏市场的不良行为。”

  环境和氛围

  让瑞典喜爱中国高人

  瑞典中国商贸城还承载了开发者更为闪亮的梦想。骆金星说:“我还希望它能是一块中国文化向全球传播的试验田。”在思考怎样能让项目和业主真正融入瑞典时,触动了他的关于中国文化与全球化的思考。“随着经济和资本的对外输出,我认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时代也来临了,但是大规模有目的民间行为却还没有,我希望瑞典中国商贸城能够开好这个头。”

  瑞典人一贯信奉折衷、理解、和谐以及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这就是他们的国家两百多年来一直是中立国的最重要的原因。

  仔细推敲,瑞典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着相通的部分,文化上的相似性,能够有利与两国人民的互信往来,相互理解,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瑞典和中国在外交史和经贸史上创造并保持了多项光辉记录。

  瑞典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1950),瑞典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贸易协议的国家(1957),瑞典是一个和中国签订互相保护贸易协议的国家(1982),现在,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一个项目、一群人在海外,如果扎不下文化的根基,就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和生活。”骆金星认为,真正的融合就是要在让瑞典人在心理层面上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只有文化的认可才能换来长久的友善。

  瑞典中国商贸城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展开对当地的文化公关。凡尔顿公司开设每月一期,每期能容纳四五十人的汉语培训班,并在卡尔玛的市政厅定期举办介绍“中国文化”的讲座和论坛,向当地人民介绍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习惯以及中国商人,介绍与中国人的打交道的方法以及中国人管理企业的方法。

  “我们的讲座生动活泼、充实有趣,瑞典人也很积极、好奇,每次来的人都把能容纳七、八百人的大厅坐满了。”骆金星在谈到瑞典人对这些讲座和论坛的反应时颇有成就感,他说,“会后我们会对听众进行调查和访问,以冷静稳健著称的瑞典人几乎都说他们能够理解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文化习俗,他们已经作好准备迎接中国人的到来。”

  “最高形式的融入也是文化的融入。”谈到中国文化,骆金星充满了自信,“中华根基深厚的五千年文化的感召力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去传播她,让瑞典人爱上中国的文化,继而从内心深处接受中国人。”

  投资瑞典、入驻欧洲

  中国企业的最佳投资良机

  瑞典市场正在向中国投资者敞开胸怀,瑞典政府正在尽全力为中国企业到瑞典投资创造全方位的条件,这让骆金星更加坚定了在卡尔玛开发“瑞典中国商贸城”的决心。

  瑞典将其在20世纪积累起来的财富都投入到大宗以税收为来源的福利事业,如教育、卫生、幼儿园、养老院、父母保险、养老金和其它各种补助中,从而使全国人民共享财富。瑞典国土号称和谐之国,国土面积为欧洲第三、是世界上人文(平均预测寿命、教育程度及生活水平)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个“被上天恩赐的王国”拥有200年远离战争的祥和,是一个民主、平等、格局均衡的有序社会。

  瑞典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实行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并对各种福利制度进行立法保护。

  瑞典是世界上最拥有文化向心力的国家之一,每年,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均会云集此地,参加人类文明的至高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盛典。

  稳步发展且正在迈向高潮的瑞中双边关系,更让骆金星确定了在卡尔玛开发“瑞典中国商贸城”的信心。

  1991年瑞典税制改革将公司所得税降至28%,并取消了外资在瑞典企业中的比例限制后,瑞典对外资和国内公司一视同仁,没有任何限制,在某些特定区域还有一定的投资优惠政策。

  2002年末,瑞典政府正式在中国上海设立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机构总部,并很快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签署了有关建立投资促进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并同中国商务部成立了投资工作小组。

  2004年,中国领导人在瑞典访问期间,签署修订了《中瑞投资保护协定》议定书。

  瑞典不仅于1985年和1991年分别取消了对中国瓷器、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在去年欧盟对华纺织品进口设限问题中,以坚定的立场要求欧盟取消或提高份额。

  骆金星说,瑞典中国商贸城已经创造了中瑞贸易史上的记录:“瑞典中国商贸城是北欧地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中国商贸市场,是瑞典近百年来最大的建筑。”

  2005年“哥德堡Ⅲ号”从瑞典哥德堡起锚,踏上了重温中瑞贸易繁荣的海上征程;2006年夏天,当它到达上海,“瑞典中国商贸城”在中国的项目招商几乎也同时启动了。

  项目现在和未来

  瑞典百年最大的商业贸易建筑群

  欧洲最大中国商品贸易集散中心

  当一个缜密得无懈可击的规划理念、一个恢弘庞大的商业梦想,遇到欧洲这个高端市场的“桥头堡”瑞典: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并与中国有着完美往来记录的天堂国度,催生了这个让人充满期待、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的商业项目——瑞典中国商贸城。

  瑞典中国商贸城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瑞典政府、卡尔玛市政府以及瑞典投资促进署支持,四大实力公司担保。

  瑞典中国商贸城采用了全新的创业投资模式:一次性投资注册公司,可以获得两国三处房产:投资者除了拥有瑞典中国商贸城的商铺,还将会获得当地的别墅式公寓,从而使工作期间的居住生活等问题得以解决。此外,投资者还拥有在杭州占地66亩,集贸易、信息、仓储为一体的北欧风情苑内的住宅一套。这一被称为“1+3”捆绑式销售策略的投资开发模式,把瑞典的商铺、别墅公寓和杭州商贸式公寓三者组合成具有共同商业目标和资产价值的投资项目,把不动产投资与商业贸易、工作与生活达成了紧密结合。

  瑞典中国商贸城一期总面积60万平方米,商铺1100个,单套商业户型40平米,规划四大功能区,分别为商贸区、广场活动区、停车区和综合配套区。其商贸区包括旅游休闲/体育用品、玩具/文教、鞋包/皮革、日用五金/家居用品、装饰工艺品五大主题板块,均为中国商品较具优势的品种。同时,该项目周边配套有景观广场、美食小吃、休闲娱乐、服务及管理于一体,有别墅式公寓及酒店等大型综合配套。瑞典中国商贸城除了60 万平米主体建筑,另外还建设了30 万平方米的加工园区和高科技研发中心等配套支持与服务。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公司展开经营,更可依托这个强大的商业平台开展经营、拓展市场。

  骆金星还认为,未来的瑞典中国商贸城,不仅将成为中国至北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快速经商渠道,还会成为一个大型的、高水平的宜商宜居的华人工作生活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投资置业 00016 瑞典中国商贸城
创造浙商“走出去”的新模式
2007-5-24 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19;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23;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24;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21;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03;浙江日报000162007-05-24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