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 “偏见”
从哪里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明星行当”的私人叙述
■本报记者 沈宇翔 陈洪标 陈惠
  大学教授怎么会在教室里啃包子?律师怎么会抱怨没有安全感?医生怎么成了受气包?城管怎么要让老婆提心吊胆?……

  这也是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告诉我们,我们曾经一度信以为真的相反的印象,尽管也是真实的,但可能只是片面的真实。改变思维定势,有助于我们消除那些久植于心的群体之间的误会与偏见——

  “今天中午快一点钟了,看到两个男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女老师坐着啃包子。我到处找水喝,看看教师休息室里的太空水已经没有了,那个40多岁的女老师干啃包子啃了10来分钟……”

  最近,在某个高校论坛上,这篇题为《关于大学老师,中午看到的辛酸一幕》的帖子引来一片唏嘘,原来在不少学生眼里,高校教师实在是一份清闲宽松的职业,往讲台上一站,满眼风光,下了讲台,自在优游,至于报酬,市场经济下的高校教师也是个个头脑活络,生财机会多多。而这份“辛酸”发帖,让不少大学生感叹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

  对教师来讲,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桩小事,但是,却让许多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甚至留下终身印象。这也让我们想到,对诸如教师、医生、律师、城管这些和公众接触密切、镁光灯频频聚焦的行业,我们的公众是不是也沉浸在这样的固有成见里?

  这里,我们找到了几个“明星行当”的家属,让这些最亲近的人告诉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梦中还在“上课”的教师老婆

  认识我老婆的时候,她就是杭州一个高校的教师了,她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举止优雅,谈吐大方。当时我就认定非她莫娶,为什么呢?大学教师啊,悠闲自在,有足够的时间能照顾家庭。我想,我的这种想法很多人都会有。但是,现在,我作为一个高校教师的家属告诉你,事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我老婆的学校在杭州也算是大学校了。可这个大,有她折腾的。她教公共英语,每周20多节课,很多时候要跨校区上课的。早上五点多钟,她就要悉悉嗦嗦的起来,准备好一天的干粮,火烧火燎地往下沙校区赶。校车又难赶,等校车的那些亭子冬天不遮风避雨,夏天挡不了太阳,这样来回奔波,我们家里就她晒得一身黝黑,我常嘴上笑她是“高校民工”,但心里实在难受。

  “五一”前,老婆连着三个周末没休息。好不容易等到大假,我们原计划一家三口出去旅游。唉,又得到通知,主要由她干事的一个项目要进行绩效评估,又是半个月的整理材料写评估报告,“五一”后,又是连着三个周末不能休息。结果这个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落在我身上,后悔啊。

  老婆还在读博士,高校的竞争这么激烈,她说要不主动学习更新,是要被学生抛在后面的,明年博士论文要答辩,她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来用!一种强烈的焦虑感笼罩着她。我总劝她放松一点,要调节工作节奏。可是她还是很紧张,晚上回到家里来还是紧绷着脸,匆匆忙忙吃完饭,又开始埋头看书工作。我们家的电视成了保姆专用。她经常很羡慕的对我说,什么时候做个下了班就能看电视的上班族啊。听得我怪辛酸的。

  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老婆好几次都在枕边和我说想要一个孩子。可是,她连说梦话都是在讲台上上课,分明心理压力太大了。我们商量好了,等她拿到博士学位吧,调整好心态才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律师丈夫流着鼻血回家

  我老公是一名律师,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有十年了。别看他在外面神气十足,回到家就蔫了。

  这真是一份高强度的工作。老公没有周末固定的休息天,平时下班到家最早也要八点左右。特别是经常去各地出差办案子,无法兼顾到家庭,孩子的日常照料都是我一个人在负责。

  老公刚开始做律师的那几年,他的收入还没有我高,第一年只有2万,到了三五年后才慢慢改善的。就在前段时间还遇到一件很气愤的事情,当事人一开始请他帮忙处理案件的时候先恭后倨,希望通过律师的关系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后来官司赢了以后,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非但不理不睬,还单方面撕毁条约,撒赖拒付律师费。可怜我老公辛苦半年的心血只好付诸东流啊。

  很多人认为律师很威风,无所不能,其实律师时常不受尊重,因参与案件的代理或辩护结怨于某些当事人或相关人员,难免遭到诬告、人身攻击甚至伤害。

  老公有一次回到家里,鼻子流着血,顾不上脱鞋便直接冲到卫生间里,出来后右边脸也肿了起来。原来是他在办理一起离婚案件中,双方的家人起了冲突,他也被打了。

  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每个律师的职责,但难免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案件难以得到理想的法律效果。有些当事人会归咎于律师的水平低,将一股子怨气撒在律师身上,进而提出退费等等不合理要求,甚至投诉律师。

  老公经常在家里感慨自己属于“弱势群体”,需要人保护。嫁给他这么多年,我也很能够理解他的苦衷。相比十年前,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比起西方国家,目前人们的法律意识仍然较为低下。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打官司才能找律师,而中国人是恰恰最不爱打官司的。就算是摊上了官司,首先想到的也是托人找关系,而不是找律师寻求帮助。律师在眼下社会的位置真的是很尴尬。

  每次遇到工作上的不顺心,老公总是很气愤地对我说,其实律师的职责和定位是维护正义、为民谋福。我会支持他的。

  黄金周在家看医生老公睡觉

  我的老公胡景宇是一位外科医生。当初身边的一帮小姐妹都羡慕我嫁得好,我也暗自得意,医生靠技术吃饭,受人尊敬,可是如今,因为我老公的这个职业,我都快得抑郁症了。

  这么说绝对不夸张的。老公每天8点前要到岗,然后查房、负责所管床位病人的病程记录、接待新病人,搞到夜里是常事,还没有加班费。此外,每五天要值一次夜班,夜班费只有6块钱。夜班后第二天还要查房,把当天的病程和主任的各项指示做完才能离开,经常都是中午时分又累又困地回到家中。

  我们结婚快5年了,老公没有和我度过一次假。他们没有双休日,只在国庆节期间放过两天完整的假,就这仅有的两天假期,我可怜的老公在家里睡得跟猪似的,补觉啊,我真的很心疼,看朋友一对对天南地北的出去旅游,我只有坐在家里看老公睡觉给老公做饭烧菜的份。

  有一天中午,老公值夜班回来,神态异常,我一再拷问,他才吞吞吐吐的告诉我,晚上被一个病人家属扇了两耳光!把我给气的!

  那是半夜两点多钟,来了一个急诊病人,车祸,很严重。老公立马起床跑步去急诊室,进门看到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老公前前后后忙了两个多小时,最终病人是抢救过来了。可就在这时,突然从门口冲进一大伙人,二话没说就给了我老公两耳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刚抢救病人的家属,说是我老公咒病人死。

  哪有这么不讲理的事情!就因为抢救前,老公给他们交待说病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可能会救不过来,要他们签一个术前协议,这都是正常的手续啊。

  老公的脸好几天才消肿,可我心里一直不平衡,一直想不通。家里的事情我全都揽下了,我知道老公上班辛苦,可是他这么辛苦,这么尽心尽职,怎么还要受这种冤枉气?怎么病人还是不相信他?老公时常向我抱怨,不少病人对医生充满敌意,很多病人的医疗常识几乎为零,而偏偏很不信任医生,总觉得医生在赚他们的钱。我老公工作这么久了,仅有一位患者家属对他说:“你们的工作真辛苦,医生不好当啊。”感动得我老公都要控制不住情绪了。

  医生应该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怎么会在现实中扭曲成这样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真郁闷啊。

  城管员丈夫身上的伤痕

  5月22日,是我和老公毛勇剑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但是我老公在杭州做城管,我不知道老公晚上几点能回来。

  这段时间,我丈夫他们在下沙整治黄鱼车,每天一早5点半,就起来往下沙赶,到晚上10点结束。而且还要轮流24小时值班,每三天有一天是回不了家的,晚上就守在办公室里,查处工地上的噪音和其他举报电话。下沙现在有60多个在建的工地,晚上10点以后是不准再施工的,有时候一个晚上,接到五六个举报电话,人赶过去,到现场测量噪音至少要半个小时,路远的,来回要1个小时,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6点,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的。

  本来就很辛苦了,工作上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听老公同事的家属说,他们在抓黄鱼车,群众还不理解,你也知道,下沙的公交车不像市区这么方便,出租车有的挑客,有的要抬价,反倒是违法的黄鱼车方便也便宜,所以你就是抓到了,取证时,乘客也不是很配合,反而指责我丈夫他们为什么不去管那些出租车,为什么不增加公交车班次。可是公交和出租车这边,又要求我丈夫他们加大打击力度,你说,这是什么事?两头受气!

  这种事,他怕我担心,从来不跟我说,其实我心里都很清楚。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去执法,损害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有矛盾,这是我丈夫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怪不了谁。但是,让我担心的是,他们城管人员的安全。为抓黄鱼车,前两天我丈夫身上又多了一些伤痕,丈夫为了不让我担心就瞒我,其实,电视里都放了,那些黄鱼车司机很缺德的,被拦下来后,等城管人员过去查看他们的驾照时,突然踩油门跑了,城管人员就在躲避的时候被刮伤、带倒的很多。去年,我丈夫就被刮到了一次,他还以为我不知道。我现在真的很担心他。

  想起去年我生孩子的经历。就在剖腹产的当天,老公才请了半天假,到医院里来陪我。第二天,婆婆也来了,考虑到婆婆身体不好,我让丈夫请了个陪护,他就回去上班了,说不好意思让同事顶着他的事。后来,他的同事开玩笑说,你的儿子应该取个杭州话名字叫“毛辛苦”。

  住院一个星期,丈夫每天都在晚上10点下班后去买了东西,才能来医院,怕影响别人休息,只能偷偷摸摸的,那滑稽的样子,我都笑出了眼泪,看他那么辛苦,就让他赶紧放下东西回家去睡觉。

  现在我辞职在家带孩子,只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宝宝健康不要生病;二是希望丈夫今后有休息日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其他的,我也不说了,只要他喜欢这份工作,我还会照样支持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本报记者 沈宇翔 陈洪标 陈惠 2007-5-24 浙江日报000132007-05-24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7-05-24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7-05-2400016 2